大概八、九年前吧,我在《人民日扳》发表过一篇短文《莫让赝品混迹市场》,这几年更是愈演愈烈。
古玩、字画既然是高雅之物,特别是名人字画和有些“说法”的古玩,价值自然不菲。然而,这些高雅之物,若遍地都是就不金贵了,唯其难求,才倍显其身价。
从古到今,古玩字画都是文人雅士互赠互赏的高雅之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高雅之物却起到了有时金钱起不到的作用——古玩字画也成了礼品。艺术品毕竟不是金钱,送者可堂而皇之地送,收礼者虽不一定识真伪,但本能地喜欢值钱的名人字画,完整的官窑瓷器。
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一些不法之徒建造了专门制假瓷器的窑厂和临摹名画的作坊,甚至用电脑作伪。
一位外地朋友在北京某拍卖行和一家经营字画的专门店,花上百万元买了张大千、刘海粟、范曾等当代名人字画和明清官窑瓷器,说是春节送礼用。在我的说服下,他找了专家鉴定,发现绝大多数是赝品,花六万元买的张大千的字画竟然是木版水印。
艺术品不像大豆、高粱,是大豆说不成高粱。同样一件艺术品,你说真,他说伪,谁来评判?有时就是上法庭打官司也很难判决,国际国内拍卖公司都有明确说词:认为所有的买者都懂得拍品的真伪。近几年,经拍卖公司拍出的字画、古玩,引发的真伪官司已屡见不鲜。再说了,你送给不懂行的人一件珍品,此人又找个不懂行的人来鉴定,说是假货(专家也是说假容易,说真难),是赝品,你说送者多冤枉;受礼者收了件赝品,可能送者当珍品送的,你也不好再退回人家,成了烫手山芋,心里多添堵。不法古玩商也会利用过春节礼尚往来多的机会而兜售赝品,使得赝品大行其道。
因此,还是不要把古玩、字画艺术品当礼品送、收为好。
艺术品市场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很有前景的市场,动辄投入上百万元的人已不在少数。有关部门应建立起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打击艺术品市场的造假欺诈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培育诚信、有序、健康的艺术品市场。此外,艺术品的消费者或收藏者也切莫盲目跟风,头脑里要多一些鉴赏知识,用一双慧眼去识别真伪,让赝品无法大行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