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收藏百态人生

(2011-09-22 14:45:55)
标签:

赝品

古董

文学

文化

    

                                   收藏百态人生
                                       (赝品“头盖骨”)

    我的中篇小说《赝品》被编入2011年出版的小说集《赝品》。《新华文摘》、《小说月报》等做了转载,最近《作家文摘》分十次做了连载。

    2007年《赝品》在《十月》发表时,责任编辑陈东捷说我,看来你不像是新手。是的,我最初发表小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也也曾写过被认为“生机盎然”的作品。当时我还是个风华正茂的文学青年。那个时代确实也是个生机盎然的文学时代。

    铁凝当了作协主席后,我曾在文化圈内的朋友面前自嘲地说,我和铁凝出道儿的时间差不多,都是在80年代初期。这些年,铁凝在写小说,我在捡“破烂”(收藏古董),所以“落伍”了。

    一个古董收藏家,不管放弃了多少年的收藏,当看到面前的一个珍品,不会因“我不搞收藏了”而熟视无睹;一个作家不管放弃文学创作多少年,要其文学情结消失殆尽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文学的幽灵总在你无意识中呼唤着隐藏着,一遇“素材”就会萌发写作念头。在远离文学的岁月里,文学之灵仍不时地在我心头萦绕,于是,事隔二十多年之后,遇到了“素材”我又重新拿起了笔。重新执笔之后,“古董收藏”自然成为我创作的“重大”题材。

    伴随着收藏热潮的到来,古董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古董值钱,古董储钱,古董洗钱,变化的古玩价值和股票一样,成了市场经济的晴雨表。以字画、古董为载体,用小说的手法,“拿古董说事儿”,就成了我的文学“责任”。

   不错,我写《赝品》是在以物写人,以人比物,是在以字画、古董为载体写社会写人生。

    文物市场的小社会,是大社会的缩影,千奇百怪的“古董”折射千奇百态的人生。《赝品》中,以喜爱中国历史文化来附庸风雅的官员老翟,喜欢古董是假,喜欢黄金是真。一句“不是黄金铸成的能值几个钱?!”,他就毫不犹豫地把比足金贵多少倍的珍贵的唐代葡萄纹青铜镜摔成两半;进城开古玩店的农民老郝,挣了几个钱,就把结发妻子蹬了,“睡”了个女大学生,然而他把珍品当赝品碰瓷儿,弄巧成拙,陪了夫人又折兵;陪季明睡觉的戏剧演员金小姐,感情是假,金钱是真,她陪他出入拍卖行、陪睡觉等,一切都是在做戏,“商品经济时代做戏是要有回报的”;道貌岸然的贾专家把假的说成真的,把真的说成假的,目的是提高自已的身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因为他是“专家”;拍品可当礼品送,“赝品通过拍卖成了珍品,还有拍卖证书,收藏就等于在银行存钱,送古董等于送钱。(岳彬语)。”……

    当然,丑恶与真、善、美的较量中,后者仍占有主导地位:“……朋友说,值多少钱不说,这么件传世数百年的东西毁了,惋惜呀!”;“女大学生看到老郝这种低劣德性,愤然离他而去。”;“……旁边摊位的摊主也指责卖主,不能见利忘义,不能卖给外国人!并有人低声骂向导汉奸,还有人啐唾沫,摊主无奈地跟向导说,你看,要是中国人买就可以,他老外不行。”;“……我要把它收藏好,备不住,我还要拿着大抓笔在法庭上作证,来证明岳彬送礼的所谓‘乾隆御制’大抓笔不是真的,是实实在在、无可争议的赝品!”等等。

          我难以忘怀的打工妹鈥溞〗库

    当今古董字画已不再是文人雅士互赠互赏的高雅之物,居然像证券、彩票一样,成了市场经济的宠物。殊不知炒的是古董,玩的是人生。我写小说《赝品》,则是记录复杂的当今古玩市场,收藏百态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