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昨天中小板大涨5.55%,但中小板的后市仍令人担忧……
中小板硬着陆
风格转换和成长性溢价曾让中小板平均市盈率被抬高到70倍以上,并成为去年10月市场大调整中的一大亮点,但高市盈率还是顶不住市场的忧心,自今年1月中旬中小板指数创出历史新高后,在短短的两个多月内累计最深跌幅高达36%,4月的头两天更是以暴挫11.8%开始了二季度的惊魂演绎。
经记者粗略统计,虽然中小板里目前还没有跌破IPO发行价的公司,但距离发行价仅一步之遥(近期最低价较IPO发行价溢价率不足30%)的公司已达10家(见下表)。而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跌破再融资增发价的中小板公司已达6家。
面对市场的大幅波动和惊恐硬着陆,各方将焦点、也将希望自然而然地放在了一季报上。
一季报,惊喜还是惊讶?
虽然一季报初露端倪,但似乎仍扑朔迷离。
截至4月7日,只有19家中小板公司预告一季报业绩,其中有4家同比下滑,包括1家预亏,其余15家均预增,19家中有9家增幅超过100%。一位专门跟踪中小板的业内人士提醒记者:“要连续关注最近3到4个季度的销售情况,不同的行业板块由于季节性因素会有较大差异,也就是不仅要考察同比指标,还要关注环比指标;不仅要预估动态市盈率,还要实实在在地计算滚动市盈率(用股价除以最近四个季度的每股收益之和)。”
而其中隐忧现已实实在在反映出来:中小板一季报第一家报亏公司“安纳达(002136.SZ)”预告2008年第一季亏损450万—650万元,亏损原因主要是公司主导产品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而产品销售价格增长幅度低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加之雪灾影响,产品产量、销售量下降。“估计不是个案,一季度的不利因素将在一季报中集中体现,不确定将变成确定”,一位市场人士分析。
有多少成长性可以溢价?
据Wind万德数据统计,剔除掉数据不全的公司,已公布2007年全年经营业绩的218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458.47亿元,同比增长30.14%;实现净利润189.13亿元,同比增长39.81%;218家公司2007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13%,较2006年下降了2.33个百分点;2007年营业利润率为9.35%,较2006年提高了0.19个百分点;2007年净利润率为7.69%,较2006年提高了0.53个百分点。
“现在平均市盈率已回归到42倍上下,200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近四成,PEG(市盈率增长比率)已经整体降低到1左右”,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对记者分析,“理论上已经具备投资价值。”
上月底出炉的华夏中小企业板ETF基金年报也认为,中小板股票具有明显的成长性优势和长期投资价值,但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会对中小板公司产生影响,中小板股票的波动性也会加大。
经记者粗略统计,截至4月7日,有153家中小板公司正式披露年报,其中127家提出收益分配方案,其余26家不进行利润分配。在127家提出分配方案的公司中,有26家推出了10送转10的优厚分配方案。“成长性能否跟上高送转是一个问题,高送转在使得股本扩张的同时,每股收益被同步稀释,因此业绩增长特别是主营收入增长能否跟上股本扩张是衡量中小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重要指标。”那位私募基金经理另外提到,“10送10的背后,是不是净利润也能同比增长100%以上,是不是剔除‘非经常性损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等)’后的营业利润也能够增长100%以上,公司现有的增长趋势和盈利模式是否足够清晰并且能够继续保持,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否则这种游戏与基金公司玩拆分有什么两样?”
记者查了一下相关统计数据,中小板公司2007年的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非经常性损益所占比例很低,投资收益贡献的利润仅占2.5%,营业外收支贡献的利润仅占3.8%
PEG是把“会动的标尺”
关于如何给小盘股,特别是高成长小盘股进行估值一直是有争议的研究课题。从历史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证券市场对高成长给予了充分的高定价。今年3月份前中小板按照PEG(市盈率增长比率)定价还是超过1.5。随着小盘股高成长逐渐兑现以及股价快速回落,中小板的PEG逐渐从平均1.5下降到1.0附近。彼德林奇的观点:“对于长期高成长的小盘股,PEG小于1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1.5附近是非常好的价值买入时机,而PEG在2附近,则是略微显得高了,但仍然是可接受的。”
“显然,目前市场并不接受PEG高于2的状态,主板市场估值体系的重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板的价值判断,PEG小于1反而变成了目前中小板可以接受的市场常态。”
那位私募基金经理有些无奈却也坚持,“目前PB(市净率)也是一个需要参考的指标,5倍以上就要小心了,除非那家公司每年都有100%以上的主营增长,否则产业资本就有套现的冲动。”
在夹缝中生存?
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日趋完善,但它们之间的资源争夺和眼球吸引可能越发激烈。中小板,是在夹缝中求得生存,还是在成长中坚强永生,是一个问题。
3月24日,证监会就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当日沪综指下跌4.47%,中小板连累下挫2.37%,“创业板的盘子更小,投机性炒作可能更甚,初期肯定会有资金分流”,一位接近创业板的人士不无担心,“但管理层和深交所应该会出台相关措施抑制过度炒作,就像当时的全聚德事件,必要的市场风险警示还是需要的。”据悉,《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中第56条已有相关规定。
招商证券策略分析师赵建兴认为,“创业板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定位,增大了资本市场高风险、高收益类金融产品的市场供给,对中小企业板会造成一定的冲突,中小板将面临很大的指数压力。而由于创业板与主板市场投资者结构差别很大,因此对于主板的冲击有限。”
“创业板推出前和正式推出后对中小板的影响应该会不一样,此消彼长的替代效应和心理层面影响会逐渐走向互补共生的良性市场状态”,另一位市场人士进一步补充,“中小板在流动性上要比创业板好,而在成长性上要比主板市场佳,有些也不比创业板里的公司差,关键还是要看这家企业的盈利模式和经营现金流,背后还有一个自主创新模式和技术壁垒的问题。“实际上,上哪个板,是管理层和交易所资源协调的问题,对于投资者而言,不管哪个板上的资源(投资标的),分析方法、评价模式和估值定位应该不会差太多,否则两个板之间就存在套利,不过那是另外一回事。”他进一步分析。
*转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