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学校的多元价值研究
(2016-11-29 10:51:46)
标签:
教育小规模价值学校 |
分类: 农村教育 |
小规模学校的多元价值研究
小规模学校是各国尤其是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教育组织形式,教学点等小规模学校在扩大平民的受教育机会、促进义务教育普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内外研究皆认为,小规模学校具有多元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经济价值
学生就近在小规模学校上学,可以减少其教育成本和降低时间成本,学生放学后可以帮忙做家务或轻便农活,增加家庭收入。小规模学校的存在,可以节约政府高昂的校车费用,减轻了地方的财政压力,在美国1995—1996年度公立学校的交通费用接近104亿美元。
农村小规模学校对于社区经济也有重要影响。学校是临近地区‘适于居住性’的象征。有学校的美国农村社区经济状况要好,这些社区更能留住人口,人口出生率更高,房价更高,接受公共资助的家庭比例更低,专业人才和公司更多。学校往往是农村社区劳动力的最大雇佣部门、地方经济的主要消费部门,对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起重要作用。李红停指出:“学校存在与否、发展好坏,会直接影响(学校周围)商业店铺的生存与发展,也就直接影响他们生活的经济来源”。
教育价值
农村小规模学校有利于对儿童施行教育。首先,学校离学生居住点近,儿童与父母一起生活,亲密的亲子关系利于儿童情感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其次,家庭、学校和农村社会联系密切,有利丁形成教育合力教师与家长或居民互动良好,成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在小规模学校,社区中更多的人能出席庆典活动,参与管理和利用学校设施,这种联系既加强了社区对学校的参与和支持,也加强了学生成功的可能性。第三,小规模学校所在的农村社区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尤其是“在有关自然和农业等学习方面”;最后,农村小规模学校有助于儿童将来选择农村生活,也体现着现代社会所积极追求的价值,例如,公民参与”、“社区控制”和“服务于社区”等特征。小规模学校因其课程的乡土性和灵活性更适合地域偏僻、生源较少的农村地区。
文化价值
对小规模学校文化价值的已有分析大多是基于学校对于社区的重要性,是出于对学校从村落消失后的一种担忧与反思,现有文献认为村落中的学校具有非同一般的文化价值。尽管有人质疑村小能否成为“村庄的文化中心”,并认为村小没有办法承载乡村文化的大命题,但大部分研究者赞同,一所农村学校,往往就是村民们的文化活动中心,是传播文化的载体对村民的思想与文化素养的提高起着默化潜移的作用。
学校不仅是乡村的标志性建筑而且还是乡村的精神象征,具有超出实物的符号意义,对于具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传统的老校来说,学校的建筑、学校内的每一个器物都代表着厚重的文化。“一所所乡村学校相继关闭,随之被切断的是一个个村庄的历史传统与人文血脉”。小规模学校是偏远贫困农村地区“文化”存在的一个重要标志,乡村教师在偏远贫困农村地区有着较高的社会声望,在很大程度上是当地社区居民心中的行为措模和文化精英。“学校……是社区的文化中心”,离开村里的学校,“这个村落的文化、文明又如何延续”。因此,小规模学校一定意义上“培护农村儿童成长的文化之根。
社会公平价值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处于弱势群体地位的农村贫困人群子女”,农村小规模学校保障他们有同等的机会接受教育。而在世纪,如何使所有的学习者尤其是处在小学阶段的农村男女儿童都具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仍然是一个挑战。
对美国小规模学校的众多研究显示,小规模学校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小规模学校有利于缩小贫富学生的成绩差距,差生或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学生在规模较小的学校所取得的学习效果更好;小规模学校有助于改善贫困社区的教育,学校所在社区越贫困,小规模学校对学生学业成就的积极作用就越大。较小的班级规模、不分快慢班的编班方式(学生越少,分快慢班的可行性越小)以及部分学校的复式教学形式都有利于学生特别是处境不利学生提高学业成
绩。少数民族学生以及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学生的社会行为在小规模学校更为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