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教育可从细处着手改变
一、为谁而学
好的教育应是这样的: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学生就会学得主动、灵活、高兴。而不好的教育总是事先给学生做出细致繁琐的各种规定,该学什么,学多少,什么时候学,该怎么学等等。学生视学习为功利,习惯于应付,认为学习是为升官发财找工作而学,学得被动、教条、无奈。
二、育人目标
好的教育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时抓紧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不好的教育特别重视所谓的“双基”,重在练“基本功”,不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当下我国教育是培养知识的奴仆,而不是在“育人”。
三、课堂
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启发,让学生能不断提出新问题。不好的教育把学生教到无问题可问就好。我们的课堂要要鼓励自由发言。课堂上如果对教师的结论有不同意见,不应遭受批评,最好得到表扬。
四、师生关系:平等、人性化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考试制度
我们对待考试,如临大敌,单人单桌,主监副监严防紧守,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淘汰;而好的考试目的在于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以利于今后的发展。
六、班级人数
虽明文规定每班不超过45人,但许多学校班级人数平均60人之多。理想的状态是:一个班的人数不超过30人,31个人就属于违法。只有班级人数在30个以内,老师才会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才不会想掌控,才不会要一年级的孩子,双手规规矩矩的放在课桌整整45分钟。
七、时间
中学生一年有8个月是上课时间,每天11个小时左右的在校时间。上学时间应些短、课业负担少些,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还能让孩子学习自己安排时间。
八、成绩单
成绩属于“隐私”。老师给家长看成绩单,只给你看自己小孩的成绩,不要公布全班的成绩。当下,教育行政部门会想方设法的公布学校成绩。教师的考核也要看学生的升学率、优秀率。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在这样的机制下长达12年之久,心理压力山大。
九、教材
我们的教材一味地强调夯实基础,导致机械重复的作业一大堆,其结果是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的人才。我们要注重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十、课外生活
中国的家长一般不太允许小孩参加社会活动,许多学校取消了春游秋游。要让小孩多接触社会环境,因为教育即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