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青少年心理健康  张婷婷

(2016-04-15 11:32:14)
标签:

教育

情感

文化

分类: 家庭教育及亲子关系建立

谈青少年心理健康

张婷婷

 青少年正值青春期,他们生理上急剧变化,心理动荡发展,学业上紧张繁重,他们所面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变化的压力相当大。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偏差,应试教育的压力以及不良的社会风气、文化的负面影响;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学生的精神世界却走上另一条不健康的轨道。

第一 青少年主要心理问题

一、学习方面

调查显示:中学生在学习方面有症状者为55%,症状明显者为23%,其主要表现为厌学,学习压力过大,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比如,①厌学问题,②学习压力问题,③学习困难问题,④注意力不集中问题,⑤考试焦虑症等等。

 二、人际关系方面

主要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友伴关系和对异性的看法等方面。调查中显示中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心理问题占42%。①师生关系:问题主要表现是,教师缺乏平等意识,教育方法有失妥当。②在亲子关系上: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教育方法不当,父母与子女缺乏沟通,影响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③友伴关系上的问题主要是不善于与同学交往,人际关系紧张等等。

三、“自我”方面

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客观的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需要、他们既不自卑,也不盲目自信;他们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看到自己的长处更能容纳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方法改进。心理健康的人常常能正确的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中学自我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自我评价问题,调查显示,59%的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女生对自己的评价普遍偏低,男生对自己的评价过高,低年级的学生自我评价高于高年级的学生,成绩优秀学生的自我评价高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自我评价上出问题,于是不少学生自尊心、自信心上出现问题。②自我体验问题,心理健康的学生对于新事物,新任务充满了兴趣和尝试的渴望。乐于接触他人和新鲜事物,具有饱满的热情,情绪稳定。调查显示,不少学生情绪不稳定,情绪情感激荡,消极体验过多。③自制力问题。心理健康的人意志坚定,自制力强,耐挫力强。调查表明,中学生普遍缺乏自制力,意志较薄弱。

 

第二 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相关因素

要切实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我们必须弄清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学校因素

学校生活中有许多因素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利。目前“应试教育”颇有市场,学校“重智轻心”现象严重,学生学习负担太重,压力过大,剥夺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所必须的时间和空间。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生存的最重要的场所。在家庭因素中,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气氛和家庭结构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家庭教育方式:当前,独生子女增多,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方式、活动空间、生存状态与非独生子女迥然不同。如家长对独生子女过分溺爱,造成自我中心、依赖性强、缺乏自立、独立性差、交往能力、责任感和挫折承受力差。家庭教育方式过分苛刻、严格,对孩子要求过高,会造成学生偏激、固执、孤僻、自卑。

(二)家庭气氛,民主宽松和睦的家庭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家长专制,家庭关系紧张,容易造成学生孤僻、自卑、缺乏自信、性格怪异。

(三)家庭结构:完美的家庭结构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前社会转型,家庭结构极不稳定,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结构都会使学生造成心理伤害,造成学生胆怯、对立,使他们冷漠、自卑、不适、偏激、缺乏责任感。

三、社会因素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剧烈变革时期,原有的社会利益平衡关系被冲破,出现社会的局部失衡和心理失范;另一方面各种消极因素应运而生。这些消极因素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处于心理转型的青少年。

四、学生自身因素

青少年正值所谓的“危机岁月”,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阶段。这个阶段,是他们理想、信念迅速变化的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萌芽趋于形成的时期;另一方面,又是生理迅速成熟阶段,是心理发展跟不上生理发展的青春期,这是一个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的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是两极分化严重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好幼稚向成熟、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的各种矛盾,使之渐趋成熟化。如果处理不好,必然会使青少年心理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第三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个体的发展,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持,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更是如此。二者之间的联系配合越密切,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越有保障。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有着学校教育所缺少的独特优势,家庭可以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
    
首先,父母与子女亲密的血缘关系和子女对于父母无条件的依赖和信任,使得家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和深厚的影响力。

其次,与学校相比,家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突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相比,家庭的教育更加情感化、生活化,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进行的。

最后,亲子关系的亲密程度使得家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最充分的针对性,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又有教育机会和时间上的便利,在满足子女需求、提供帮助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方面都有突出的针对性,能够具体和直接地贴近学生的真实状态,从而取得实效。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孩子接触最多,接触最密切。如果能够配合学校教育,不失时机的引导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孩子有困难的时候,和他站在同一跑道上帮他度过难关;这样,家长的作用就得到彰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