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培训的得失(李子勋)
(2015-06-04 16:53:36)
标签:
情感健康教育 |
分类: 詹锦华团队基本功训练 |
漫谈培训的得失——李子勋
(一)理论、知识、专门技术、经验的讲授与训练。
这种培训的技术关键是:
(1)扰动:把你固化的视觉打开,重新看待事物与存在,产生新感觉。
(2)激发:获得一种能量,内心躁动,不稳定,压抑的力量和情绪释放出来。
(3)自组织:新旧知识系统产生融合,彼此协调和组合,形成一种内在重构。
自组织是关键,你内心的积累是多少,自组织后产生的能量和收益一定是不同的。
(二)体验、成长、拓展类。
这类培训不是注重知识的传播,而是注重传输的一种积极的思考、态度、行为和生活方式。感觉上一定是好的,但在现实中操作起来谈何容易。人不是机器,不可能设定一个程序变化就被固化下来。人是关系的产物,人的外部意义是在不同的关系界面被标定的,人的内心又被这些关系现实所渲染。观念改变行为,行为的结果又会反馈到观念,让观念发生改变,这是反馈之反馈。多次反馈后你得到的看起来很美的东西在你内心就没了踪影。体验的确可以强化学习,如李阳的疯狂英语。原因是人有两种记忆,一是显性的,语言文字的记忆,或称脑记忆,这类记忆很容易遗忘,也不深刻,靠反复刺激。二是隐性记忆,或称躯体记忆,感觉、感受、情绪的记忆,这类记忆深刻,有的终身不忘。体验的培训是同时激发两种记忆,让你学到的东西更牢固。国际上比较流行这种培训方式,因为不管你内心的知识沉淀和准备怎样,在同一个团队里,感觉、情绪、行为是比较容易互动、共情、分享的。
这种培训的技术关键是:
(1)共情:建立团队的信任感,归属和共同感,通过躯体接触、内心开放、接纳与互动等环节让彼此形成一种合力。
(2)群体效应:人在群体中会出现一种盲目,或随同性,容易放弃自己固有的观念和态度,真是感受到自己潜在的能力,以及心理层面中自我的其他面。
(3)自组织:通过体验使人对自我,对社会,对他人产生新感觉,把这种感觉印刻在内心,形成一种干扰,在面对现实中的问题时,好的感觉会补偿、替代、转换原有不好的感觉,自我得到成长。
以下几个特征可以判断这种害人的培训,一旦发现应考虑脱离。
一,鼓吹个人崇拜,渲染神秘感,要人绝对服从。
二,形成一种封闭环境,否定贬低其他信息,绝对化。
三,单一信息反复传输,形成一种催眠效应。
四,过分利用情绪宣泄,如大声喊叫,跺脚,拍打,产生一种类歇斯底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