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的心理准备(丛中)
(2015-05-04 14:33:17)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 |
分类: 关注高、中考及学习方法 |
高考前的心理准备
丛中
面对高考或中考,很多考生及家长,都有心理压力,甚至因此而影响考试成绩。高考前,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发挥出自身的最好成绩。
一、关于“超常发挥”
有的考生,总是希望自己能够“超常发挥”,考出比平时好得多的成绩。这样的期望,基本是会落空的。你想:平时不会做的题目,考试的时候突然会做了,这就是所谓的“超常发挥”。
这怎么可能呢?所以,考试,一般不会有奇迹出现。如果有奇迹出现的话,往往不是“成绩出奇的好”,而是成绩“奇迹般地差”,连平时的成绩都没能考出来。
大脑是肉长的,就像是我们腿部的肌肉。跑百米的时候,刚开始发力,速度提高;当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使我们内心还想更快一些,可是,总感觉腿发飘,没有力气了;这时,如果想着更加使劲,就会咔嚓一下,肌肉拉伤,速度突然慢下来了,跑不动了。
考试前,要学会科学用脑,不可过度。这就像是跑步,如果意志努力,成绩上升,皆大欢喜。但是,如果进一步努力,成绩平平而没有上升,就意味着已经进入了平台期,成本效益比正在下降;如果更加努力,成绩没有上升,反而下降,这就意味着你“用力过头”了,这会造成大脑的过度消耗,甚至是损伤,就像是“肌肉拉伤”,从而影响考试成绩的发挥。
考前复习时,用多大力气比较好呢?一般说,如果总共有10分力气,你每天只要用到8分力气左右,就已经是很好的状态了。一种好的心灵状态的感觉是:轻松,自由、自主,感到心灵“富有弹性”,对于学习保持着兴趣、乐趣和信心。
三、如何对待模拟考试的成绩与排名
高考前,考生们会做很多模拟题,并被排名。
有很多考生,看到猛然考出一次好成绩,就沾沾自喜;而下次考得差了,名次落后了,又会感到特别挫败和难过,造成不必要的情绪紧张、波动。
其实,每次模拟考试的试卷题目,都有抽样的随机性,或者叫做“考试题的抽样随机误差”。即,如果赶上哪个考卷里有几个你所熟悉的题目,你就能考得成绩高一些;如果赶上这个试卷是别人熟悉的,你自己不太熟悉,你的成绩和排名就会比其它同学差一些。这些都是正常的波动。每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只供参考,没有太大的意义。
那么,如何看待自己高考前的模拟考试成绩呢?建议:你要把最近三次的模拟考试成绩和名次,求平均值,才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而且,三次的模拟成绩,越接近、越稳定,就越好;如果三次的模拟考试相差很大,成绩忽高忽低,就会容易在考试中发挥失常。
四、考前,如何安排生活与学习
高校录取的是“成绩”,而不是“强烈的愿望”,更不是每个考生的辛劳程度。学习,不是想学多好就能学多好,而是每天实际能学多少算多少。
每个人只能学会自己能够学会的东西(弗洛伊德如是说);
你可以问问自己:“我努力了吗?如果努力了,即使成绩不满意,只能接受现实。”
你问问自己,并跟自己说:“我偷懒了吗?只要我没偷懒,我就已经是一个很勤奋的学生啦”。
2、
3、
当家长和考生掌握了上述考前心理调节的要领之后,剩下的,就是“熬时间”啦。在稳定秩序、稳定情绪、稳定成绩的情况下,让考试日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来临。
最后,终于熬到了真正考试的那几天!
考试,其实很简单:你只要把自己能够做得出来的题目写在试卷上,到点儿,交卷!就这样,一切都“OK”啦
在考试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真正的高考或中考,几乎不太像我们当初想象的“真正的高考”,更像是一次“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