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2014-08-18 09:50:42)
标签:

教育

健康

情感

文化

分类: 教育大环境及教师健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参加心理健康辅导骨干教师研讨班学习心得)

马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詹锦华

 

在跨入21世纪的今天,在关于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话题谈得热火朝天的今天,在大力实施“减负”的今天,为何还有那么多的学生去违法犯罪,去为患社会、家庭?为何还有那么多的青少年不假思索地去毁灭自己、伤害别人、残害亲人?

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学生本身主观的原因,是他们不健康的心理在现实生活中的表达!在当今社会,人们在谈论有关学校的教育时,总是从学校的硬软件设置、中高考升学率、考上重点学校人数等方面加以评价,却很少有人谈论该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疾病率、自杀人数等评价指标)。

时代要求我们学校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正日益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但由于孩子学习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内容与实践活动的增多,他们产生了许多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被种种心理问题所困扰。而这些心理因素的消极作用和困惑恰恰是阻碍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最大隐患,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所以说在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有现实意义。如何开展呢?

一、加强队伍建设, 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师资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系。

1.教师只有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与学生广泛地接触,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动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营造和谐轻松的气氛,消除他们的紧张感、拘束感和不自然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当成知心朋友,对他们充分地加以信任,使他们无所顾忌地向你倾吐真实的心理活动,向你倾吐心中的迷惑和不快,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帮助、心理疏导和教育。所以学校要鼓励教职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念、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相关知识水平。在教师中大力提倡同学生交朋友,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实施健康的影响。

2. 学校可以利用课堂主渠道,向广大学生传授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利用黑板报、宣传栏、读书角等舆论阵地,在课余时间,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识的专题讲座;定期、不定期地举行以集体或个体为对象的心理咨询活动,努力消除学生心中的不自然感,营造浓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3. 逐步建立一套由“学生—学生干部—任课老师—班主任—学校德育处—学校领导”组成的分布广泛、功能齐全、整体联动、效果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快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并不断完善其功效,以求更好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二、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五项原则。

1. 全面性原则:一切教育应面向一切的学生和学生的一切,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

2. 客观性原则: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的人,因而我们在进行教育活动的时候,就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

3. 动态性原则:由于教育客体的年龄、文化、生理等都在不断地变化,他们的认识水平、承受能力、内心体验、行为表现等都是变化着的“不稳定因子”。因此,在教育时,不可以来所谓的“一锤定音”,而应当坚持动态性原则。

4. 系统性原则:交流是人的重要特征。任一个体,不管他内心的想法如何,实际的表现怎样,他都是系统的一部分,是一个各种因素的“交汇点”与“集散地”。因而,对他们要从心理状态、过程、特点、意志、品德等方面加以分析,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5. 具体性原则:尽管学生的总体水平基本相当,在具体的阶段、具体的时间,针对具体的人和事,还应当作具体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才能确有成效地解决有关问题。

三、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方面的教育

1. 认清自我

初中阶段不仅是一个长身体、长知识、立志向的年龄段,而且也是一个情绪易波动、行为易出轨、交往易出岔的年龄段,更是身心发育的一个突变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青春期的到来在慢慢发生变化,而他们所面对的又是需要付出很多精力的学业,加之他们克服挫折和困难的毅力不够,容易产生放弃心理,也就会感到迷惘、烦恼、困惑……并开始逐渐迷失自己。中国的圣哲曾说过:“自知者明,自胜者刚”。人只有成为自己的主人,才不会迷失自己。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才能走向成功。所以必须让学生学会运用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认识,以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侵害,消除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迷惘、烦恼、困惑,正确地看待荣与辱、是与非、得与失,正确地看待成长中的自己,真正认清“我是谁?”,这样才能使其保持良好的自我感知能力,才会让他们以平常心去面对社会、面对生活!

2. 保护自我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不少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长辈的关心、体贴、呵护、甚至溺爱里,渐渐地就成了温室中娇嫩的小草,只知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可社会是现实的,更是残酷的!他们那从不设防的心灵往往成为一触即破的易碎品。加上他们缺乏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协作等方面的训练,因此,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过早地进入了“大同世界”,其实,“大同世界”只是一个温柔的“陷阱”,他们在内心里总希望得到一种对自己绝对有利的所谓的公平!一旦他们置身于社会,他们的命运除了挫折,还是挫折。虽然人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可他们面对挫折除了表现出极为夸张的痛苦、沮丧、绝望以外,几乎不知道该做什么,下次成功的希望也就仍然十分渺茫。所以我们不仅让孩子们学会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的理解、适应与包容,还得让他们学会协作、防范与保护,帮助他们为自己的心理增添一道防火墙。

3. 调适自我

仅仅做到认清自我、保护自我还是远远不够的,百分之百的安全是没有的。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信息,尤其是一些他们不愿意听到、看到或想到的东西,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将意志薄弱者彻底击垮。因而,正确地调适自我,提高自己对挫折的容忍力,正确地面对挫折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当帮助他们努力走出自己心中的牢笼,释放自我能量;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时刻牢记海明威笔下老渔夫在被鲨鱼围困时喃喃的低语:“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可就是不可以打败他”;让他们学会与命运抗争,坚信成功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4. 保健自我

要更好地保健自我,就必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合群,乐于与人交往。引导他们在交往中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交往中开放自我,让别人了解自己、理解自己、接受自己。其次要以诚相待,学会宽容。没有以诚相待,没有宽容,就不会有和谐、良好、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就不会有温馨、融洽、亲密和人际关系。第三要待人随和,但不作无原则迁就。在与人友好交往中,无疑需要彼此适应,持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的比较随和的态度,但是,决不可作无原则迁就、附和;否则,会被人认为是一个毫无独立性格的人,得不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第四要关心他人的需要,学会赞美别人,克服嫉妒心理。嫉妒是一个人自我软弱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是一种短视、一种自私,每个人要想拥有健康的心理的人都应摒弃它、排斥它、远离它。中国有一句俗语:好话一句三春暖。意思就是说赞美、鼓励、友善的话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起着催化作用,几句温暖的话很可能成就一个人。心理学原理又告诉我们:希望自己为人所关心,乃是人们共同的心理状态。所以相互关心、赞美别人、克服嫉妒心理对增进友谊、促进双方的心理健康都是非常有利的。第五要帮助他们掌握好一个同异性交往的“度”,引导他们在众多的朋友中,学到好的品质,博采众家之长,培养自己的性格和意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