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撰写高考作文
(2014-06-10 13:13:19)
标签:
教育情感健康 |
分类: 关注高、中考及学习方法 |
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撰写高考作文
上海卷
心理学解读:根据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人类具有掌控自己行动的基本动机需求,因此我们喜欢自由选择的感觉,如果一件事情我们发自内心地喜欢,就更愿意投入精力去做,而提供外部动机(如金钱报酬)反而会降低我们的热情。不过也有一些实验表明,我们以为自己所拥有的自由意志,也许不过是一种幻觉。
天津卷
心理学解读:使用外部知识库扩展大脑的想法并不新鲜,关键在于如何解码神经信号,实现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近年来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激动人心的进展,比如让猴子学会使用意念控制机械手臂,或是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重建被试看到的电影片段,甚至做梦的内容。也许不久之后,材料中描述的场景真的可以成为现实。
广东卷
心理学解读:大量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某种强度的刺激下,会逐渐产生适应(habituation),反应逐渐衰弱,需要更强烈的刺激才能产生相同的反应。在黑白胶片的年代,图像本身是一种稀缺的新异刺激,因此令人印象深刻;而在数码影像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每天都要承受海量图片和视频的视觉轰炸,这时再想吸引我们的眼球也就越来越难了。此外,刺激适应也是我们获得幸福感的一大障碍,让我们无法简单地用金钱买来幸福。
山东卷
四川卷
心理学解读:霍金老师对这道题可能有话说。除此之外,如果把“站起来”理解为心理上的自强自立,那么确实有许多研究表明自尊(self-esteem)水平较高的人学业成就更高,工作表现也更好。不过对于这种相关关系存在两种解读,一种观点认为自尊和成就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高自尊让人更有动力投入努力,从而带来了更高的成就,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自尊是成就的结果而非原因,单纯提高自尊并不会带来好处,甚至可能降低表现。
湖北卷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心理学解读: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认为,我们会尽量避免矛盾认知带来的冲突。如果花了吃奶的力气爬上山顶,却发现景色不尽如人意,那么“我投入了很多精力爬山”和“风景不好看”之间就会产生矛盾;为了化解这种矛盾,我们可能会下意识地说服自己景色还不错,或者景色确实不好,但爬山其实也没花多大力气。不过对于矛盾的容忍度也存在个体差异,例如许多研究表明东方人在辩证思维的影响下,对于矛盾有更大的承受力。
江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