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治疗师詹锦华
心理治疗师詹锦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765
  • 关注人气:3,8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创造积极的校园文化(遥远的蒹葭)

(2014-03-05 11:59:40)
标签:

自然

传播者

乡镇

改变自己

中学语文

分类: 教育大环境及教师健康

阅读,创造积极的校园文化

 

遥远的蒹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645feb0102efb4.html

 

博主按:这是一篇很好很好的文章,但我做了一些摘要。

[转载]【转】 <wbr><wbr><wbr><wbr>不是我痛恨这个社会,可是,看完眼睛真

 

 参加“第十二期福建省推进学生课内外阅读专题研训班”研训,聆听了专家们精彩的讲座,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余秋雨说:“只要是智者,就会为这个民族产生一种对书的企盼。因为只有书籍,才能将悠远的历史连成绳索,才能让这么庞大的人种产生凝聚,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长存文明的火种。”本次培训,教授专家们以自己读书的亲身经历和实践,为我们做了生动而又丰富的讲座。他们,就是智者。

学校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它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学校文化渗透在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体系、校园活动等各项活动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文化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社区文化。它是有师生的精神风貌、校风、校纪、校容、群众团体、校园艺术。不管是什么,都离不开文化。记得吴非老师在《不跪着教书》中有一句话:“只要读书,一切都好办。”李镇西老师也说过:“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读书,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开阔的人文视野,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记起曾任过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的一句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是啊,一所大学重要的不是大楼,而是大师。同理,一所中学的发展,重要的也是教师。教师是学生的未来,读师范专业的我始终记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学高,就是要求教师要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以读书为要务,改变自己进而改变学生。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开启人的智慧,培育人的心灵。教师应该有特别的气质,他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心灵的陶冶者。教师育人,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以自己丰富的学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他们成为高尚的人,有智慧的人。因此,良好的品德和好学精神加上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是教师气质构成的重要部分。

书的濡养,是人生中的大财富。教书育人的日子里有它们作伴,充盈而不寂寞。有一句来自《中庸》的名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它强调了学思行的结合。教师拥有的知识的宽度将最终决定他所能达到的高度,阅读和写作,能提升教师的素养与思想,使我们达到一定得高度。那么,我们的专业素养也就在这读写之中自然的发展起来了,教师良好的气质也就自然形成。所以,教师要读书。读书构成教师气质,这种气质为气、为魂、为神韵,无法模仿,只有濡养。

 清代学者朱锡绶曾说:“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教师更应该读书,这样在自身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做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但是实际情况令人担忧。记得去年深秋的时候,给乡镇中学的老师做了一个讲座,讲座的名字叫《浅谈中学语文老师写作素养的培养》。在谈写作的时候,用了很多的时间谈读书。有一位语文老师听完讲座后和我交流说:“你说的是很好,可是我们很难做到。”其实,我说的是内容是肯定能做到的,主要的原因在于想不想去做。问题在于过早的心理暗示,认为难,不愿意动起来。

 “从容入世,清淡出尘”,李镇西老师在中国教育界是名人了,他有很多的社会活动。在教学之余,在学校的管理之余,在社会活动之余,还能把许多的时间,投入到读书上。他,应该是教育者的榜样。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说过:“读书,是孩子们净化心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我校认真举办了多届校园文化艺术节。2008年开始,我校将读书单列出来,至今已经举办了四届校园读书节。 结合本市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校读书教育系列活动。 结合讲故事、征文、演讲、参观、出黑板报、办读书小报等活动,展示自己读书的收获,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讴歌了新时期的社会发展的新风貌。

尤其是老师和学生们的征文比赛,参加人数很多,大家十分踊跃,一共收到了近百篇文章,这些文章中有的抒发自己为师之乐,描绘祖国的河山,有的书写家乡的美丽,有抒发自己读书体会的。读书节不仅激发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读书积极性,而且也发展了学生个性,展示了学生才华,活跃了校园生活,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培养了师生们热爱读书的性情,完善了校园的文化,丰厚了师生的人文底蕴,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校园健康、活泼、充满创造、活力四射的校园文化。

 宋代诗人有名言:“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书,在你的人生路上,是肉、是裘、是朋友、是金石琴瑟,更是良师益友,是从别人的思想中获得你所要的东西,从而丰富自己的思想。

 匆匆忙忙的行者,曲曲折折的路,我们常常被一句话或一个人认领。“不停的读书,不停的实践,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写作,就能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这是中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校长说的。找一切可能的时间读书,用读书打亮教书育人的底色。

  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只有有了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有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读书,能改变我们的思想,激活我们的智慧,提升我们的情怀。

西哲迪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也想说:我读,故我在。

读书,让我们教书育人的底气更足。读书,创造积极的校园文化。

 福建师大附中李华老师成立的1+1读书俱乐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也很想在学校建立一个读书沙龙。教师读什么书?怎样读?还是值得探讨的。但是,行动起来是关键。李华老师说,读书,不仅长才干、培养气质,还可以改变成就的教育观念。如诺丁斯的《一个称着学校的地方》宗旨是关心教育,更平等更民主的对待学生改变学生。

黄家骅副院长说:“读书可以增加生活情趣:松风煮茗,竹雨谈诗;晴耕三亩,雨读千年”。多么美的生活啊,教师的生活就应该这样。他说:“要多读名人传。因为,传主都是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人物”。

李嘉副部长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托起学生成才梦想。要推进全民阅读,让校园文化成为真正的道德课堂”。肖晓阳老师真正诠释了什么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石修银老师强调:阅读,厚实青春生命。还有詹仁锋副馆长给我们展示了媒体阅读的优势。邹开煌教授则从教室素养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凡此种种,让人受益。

本次培训收获多多,难以一一言尽。 最后,再一次表示感谢!

                             20131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