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蓦地,忆起川端,隔着时空和生死。
第一次看他的《伊豆的舞女》,在一个黄昏,昏漠的书店,掺着厚重的衰微的空气。翻开扉页,叶渭渠的译本,那种虚迷的氛围。事实上,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在我心中的印象还不及这种氛围来得深。看书,情节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尤其是名著,翻来覆去的无法摆脱的爱情。看的是那种氛围和感觉,那些可以让灵魂充盈的幸福感。
然后是川端的《雪国》,名气太大,反而破坏了那种朴素的美。但说不清为何,不甚爱《雪国》,白茫茫的空灵里偏要扯一段三角恋。有些偏爱《古都》,京都的繁盛典雅的背景,配着那些精致的细节,柔语琐事,清透的像富士五湖。
接着是《睡美人》等一些女体美的书,我不愿像一些评论者说的,定义于色情。川端是描写氛围的高手,优美细致却不流于俗媚,既然只是为写而写,无意取悦读者,这像《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洛丽塔》一般,是不会被历史遗忘太久的。
但所有的小说,川端的,却给我一个思考,作者本人的灵魂。脆弱的,敏感的,暴躁的,忧郁的,孤独的。
看真正爱的书,会关注作者,这就未必像钱钟书所说的,觉得鸡蛋味道好便不必知道下蛋的母鸡。但有些作者,是只可仰望的,太过完美,让人疲惫。即便他们的死亡和时间的冲刷也不能洗淡那种距离感。川端不是,他的缺点太多,太明显,他是个凡人,一个孩子,长不大的自私鬼。他给我的感觉是,即便有人爱上他的外表,也无法忍受他的思想高度,即便有人欣赏他的才华,也绝不会爱上他的心灵。活在乌托邦里的文人,在心灵上是与世隔绝的。
但依然觉得他算一个老友,喜欢他什么呢,除了才华以外,他性格上的优点委实不多。或许是感觉吧,他是那种安静的人,不像大仲马那样般聒噪。也许还有善良,当想不到一个人还有什么优点时,通常都会用这个词。但事实上,浸淫在文字的海洋里,善良会被不知不觉的磨损,而那种醇厚的气质是耐不住磨的。但川端康成不是,他是真善良,因为他暴躁,他自私,他幼稚,他不懂伪装,所以他善良。善良的那么真实。真实的善良是罕见的,甚至可以说,弥足珍贵。
芥川龙之介,大江健三郎,等等很有名气的日本作家,纯欣赏,却无好感,他们身上掺杂着一些市侩的东西,一些七零八落的不纯粹的媚俗,他们或许善良,但不真实。他们让我觉得无安全感。
而川端,我们在思想上是有交集的,或者说,相互的镜子。沉溺在某种永恒中,明知终将逝去却仍汲汲名利的可悲可怜。
“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川端康成在浓浓的物哀中自杀了,他死了,带走了他的缺点,进入了历史的尘埃。只是他的名气还在。突然觉得,名气在后人口中传诵,但后人终究也是要死去的,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苦苦追求呢,仅就生命而言,生的短暂不比死的永恒更可贵吗?
川端,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