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
(2012-01-30 17:01:27)
标签:
李兰中国公务员心理心理健康 |
分类: 心理学前沿文章 |
关注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
李兰分析,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首先,中国正处在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就对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提升公务员现代管理和领导能力的培训,其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较为落后,尤其是关于个人潜能开发和自我管理方面的培训较少,因此很少有公务员接受过心理知识方面的教育培训,因此公务员了解和懂得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常识的机会较少,这也是目前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一个原因。
目前我国公务员在心理健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一、部分公务员存在工作倦怠现象。2004年针对近4000位职业人士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显示,有54.88%的公务员出现了工作倦怠,是所有职业中最高的。2007年中国公务员心理健康网对253位公务员进行的身心状况和职业心态调查结果显示,50%的公务员认为工作机械化,另外有40%的人倦怠感明显。公务员的职业倦怠影响了工作效率,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除了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外,也与公务员的工作倦怠有一定关系。
二、一部分公务员心理压力较大,少数公务员患有心理疾病。公务员属于工作压力较大的群体,他们要承受更多来自于单位、社会、家庭等方面的挑战,同时工作的难度越来越高、责任越来越大,并被要求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如果不能有效的缓解压力,长期积累就会产生心理问题,有一些就会发展成心理疾病。2004年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显示,65%的公务员感觉人际关系压力大。由广东省委实施、广东青年干部管理学院青年研究所等机构承担的《广东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公务员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对机关工作性质的认识和发展前景的忧虑。其他压力来自于:“不必要会议过多、工作应酬必须喝酒、升迁的希望很小、承担角色与责任过多、担心工作不能令领导满意”等等,选择比重都超过40%。此外,这项调查还发现,青年公务员“经常感到压力”的占50.3%,“人感觉太累”的占31.2%,甚至有1.6%“会想到自杀”。据《广州日报》的不完全统计,2009年共有13名领导干部非正常死亡,其中有10人是自杀。
三、人格冲突比较严重。人格冲突是公务员特殊的职业心理问题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和个性,它是在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由于每个人的遗传基础不同,后天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不同,因此与他人的个性就有较大差别。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希望展现自己的个性,但公务员工作具有高度的服从性与规范性,从而使得一些个性突出的公务员常会感到压抑。这种“内心世界”与“外部行为”的不一致导致的人格冲突,使公务员容易产生自责、烦躁、懊恼、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公务员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李兰委员提出如下提议:
第一,加强对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公务员心理健康意识。增加对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形式、心理疾病的危害等专业知识。
第二,中央党校、公务员专门培训机构应设立心理学科,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针对压力较大的、承担特定工作任务的特殊公务员群体,如公、检、法和各安全部门等,进行专项的心理辅导,提高公务员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应急能力。
第三,建立一套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跟踪调查研究系统,及时掌握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及行为特征,并对公务员成长环境的改善提出建议和意见。
第四,建立起公务员心理健康咨询平台,为公务员正确应对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全面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第五,不断优化公务员的成长环境,完善公务员的考核和选拔机制,为公务员的成长和进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六,加大对心理咨询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各种有关心理学研讨交流及活动,通过与国际的合作、交流,加快国内专业心理咨询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