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治疗师詹锦华
心理治疗师詹锦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765
  • 关注人气:3,8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国每10万人仅有精神科医师1.46名

(2012-01-11 11:32:18)
标签:

王文荣

云南省

精神卫生

心理治疗师

精神障碍

健康

分类: 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

我国每10万人仅有精神科医师1.46

 

    在2011年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初次审议精神卫生法草案时,一些常委委员和列席会议的人员建议,国家应支持精神卫生教育工作。

    一、精神疾病专业的医生严重不足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注册的精神科医师不足两万人,每10万人仅有精神科医师1.46名,只有国际标准的四分之一;精神科医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在省级专科医院占85%,在地市级医院占25%。

  今年9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王文荣随教科文卫委调研组到云南省调研,有一个州医院的精神病科有7个医生,但只有1人是精神科执业医师;另一个州的精神病医院今年要招录3名医生,按规定应该按3∶1录取,也就是说起码需要有9个人报名,但是结果只有两个人报名,而且还都是非精神医学专业的。

  “目前各类医院极其缺乏精神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专业医生。”程津培委员说,医学院校中学习精神卫生的人少之又少,完全不能满足社会对于精神卫生的预防、诊断和诊疗的需求。

  二、相关专业本科在校生只有千人

  据教育部提供的资料,目前设置本科精神医学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只有四所,年招生300余人,在校生1000余人。

  “显然,这样的培养规模是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的。”王文荣委员提出,现在精神医学专门人才严重不足,应加大对精神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

  草案规定,医学院校应当加强精神医学的教学和研究,按照精神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培养精神医学专门人才,为精神卫生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王文荣委员说,现在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都由高校自主确定,但在目前条件下,仅靠几所院校自身恐怕难以解决供需矛盾,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发挥作用。

  “建议精神卫生法对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在培养精神医学专门人才方面承担的责任作出明确规定。”王文荣委员说,还要重视精神科医生的资格认定。精神科医生专业性强,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通用性。因而,对从事精神科工作的非精神科医生的专业培训和资格认定就是一件不可轻视的事情。建议精神卫生法增加对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资格认定的规定。

  三、增加培养精神卫生人才的规定

  程津培委员说,精神卫生法草案虽然提到精神疾病专业医生问题,但强调的力度不够,应该把精神卫生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教育,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来考虑。

  程津培委员建议,在草案总则部分增加规定,明确国家支持精神卫生教育和人才培养。

  唐天标委员也认为,目前,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的人才严重不足。医科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去,因为收入不高,而且工作环境也不好,面对的都是精神病人,有的医生还挨打、挨骂。同时,补充到专科医院的都是非精神医学专业的学生,上岗后很长时间才可以适应工作。

  “建议在草案中增加有关精神病卫生专门人才培养的规定。”唐天标委员说。

  四、培养会民族语言的精神科医师

  近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精神卫生法草案时,哈斯巴根委员建议,在草案中增加规定,国家支持、培养能够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心理咨询人员和精神科职业医师队伍的建设。

  哈斯巴根委员说,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也不少。语言交流与沟通是心理咨询、诊治精神障碍最为重要的手段。现在缺少心理咨询、诊治精神障碍方面的人才,能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员和精神科职业医师就更少了,所以应当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心理咨询员和职业医师非常必要,有的院校可以招收这方面的学生,也可作定向培养。

  五、应重视发挥心理咨询师的作用

  近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精神卫生法草案时,朱永新委员提出,在精神卫生疾病的防治工作中,要重视发挥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的作用。

  朱永新委员说,2005年,曾经有心理学家对中国的精神卫生问题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各种精神障碍的总发病率为17.74%,只有4.9%得到了专业帮助。其中以药物治疗为主的重性精神病人有1600万左右。从国际上来看,提供精神卫生帮助的应该包括精神病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老师、临床社会工作者、精神科护士。精神卫生法草案只把精神科医师作为主体,把其他大部分的人都抛在一边。我国每年培养的和精神卫生有关的心理学人才,大概有3000人左右。这些人应该是精神卫生领域的主力军。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不仅涉及重症精神障碍患者,更多的工作是那些非重症精神障碍人群。如果按照目前草案的规定,心理学人才是无法介入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的。

  朱永新委员建议,将草案有关规定修改为:国家实施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心理咨询师应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心理咨询、技术规范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发现接受咨询人员可能有重性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或心理服务专业机构就诊。在其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可以配合进行辅助性的咨询。对其他精神障碍患者的咨询,应该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来进行。心理治疗师也可以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诊断,作为治疗根据,但不能出具诊断证明。国家实行心理治疗师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心理治疗师应当在医学和心理服务专业机构内开展心理治疗活动。心理服务专业机构标准的有关规定,由国务院发布。心理治疗师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心理治疗服务技术规范,开展心理治疗服务。心理治疗师可以从事精神障碍的诊断,但不得为精神障碍患者开具诊断证明或提供心理治疗以外的躯体治疗。心理治疗师应当拥有医学、护理学、医学(临床)心理学或者心理学相关专业的本科以上的学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