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治疗师詹锦华
心理治疗师詹锦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765
  • 关注人气:3,8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春期同性恋倾向常有“假性”

(2011-08-08 14:45:01)
标签:

心理治疗师

生理和心理

健康

分类: 我的来访者的案例
  
青春期同性恋倾向常有“假性”
   作者:黄宝灼   来源:海峡健康导报

     17岁的小沫(化名)是某高中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她,近来,家人却发现了她有同性恋倾向,父母不慎苦恼,到处打听哪里能治好女儿的“病”。福建医学科学研究所心理治疗师詹锦华指出,同性恋不是临床疾病,也不是精神障碍,只是一种心理异常,而其父母到处打听的做法也是不妥的,容易对女儿造成心理伤害。

    小沫在半年前,与同班一位男同学关系很亲密。一天放学后被她母亲看到,在许多同学面前狠狠地斥责了一顿,要求他们不能再往来,他们的关系也就随之结束了。“从那以后,我知道她对我有意见了,不怎么爱跟我说话。”她母亲说。

    从那以后,小沫的生活却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家里沉默寡言,在外却跟着一个要好的女生经常通宵达旦地玩。小沫母亲渐渐有些担心了,怀疑她与那个女生是否超出了正常友情范围,但这只是她的怀疑,也不敢贸然质问女儿。直到有一次,她发现小沫电脑里存着大量有关女同性恋的电视和电影以及一张女儿和那女生的亲吻照片,她顿时感到崩溃了……

    “像小沫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假性同性恋。”詹锦华指出,有这种倾向的人,大多数人是因为进入青春期后,体内性的驱动和对爱渴求的本能驱使他们躁动不安,因种种主客观的原因,婚恋失败、性意识的觉醒、躯体内性欲望的强烈冲动及其随之而来的生理和心理的种种反应,使他们为控制这种内在的冲动和必须采取掩饰行为而竭力压抑自己。

    詹锦华介绍,当人被情感与寂寞,欲望与焦虑所困惑,急欲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来摆脱感情孤独进入同性恋的同性恋者,我们称之为“边缘同性恋者”,陷入这种困扰的人,压力会更大,心里会更加痛苦。

    詹锦华提醒,对于这种情况的同性恋者,社会应该给予足够的宽容。对于父母来说,也应从理性角度出发,和孩子进行探讨,帮助他们摆脱痛苦,勇敢面对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