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孩,因为“恋父情结”而陷入焦虑心理,又因为偶尔看了一次色情电影,觉得自己下贱、不道德……近年来,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心理治疗师詹锦华提醒:家庭、学校应该要正视青少年心理问题,并要及时普及科学的性教育,让青少年认识自身,形成健康的性观念。
小时候父母亲密不避讳
莉莉是福州某中学学生,在学校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在家也是个乖乖女,父亲虽然是农民子弟,但经多年奋斗,现在是福州某单位的领导,父母长期分居两地,她和母亲一起住。每次父亲回来探亲,大约因为觉得莉莉还小,夫妻缠绵从来也不避讳她。
莉莉长大后,对平时难以见到的父亲多了一份孺慕之情,而父亲对她也格外疼爱,每次总会带一些城市里好玩的玩具或好看的衣服给她。“那年我小学四年级,父亲回来探亲,给我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玩具,我好开心,觉得父亲最爱我。可是晚上看到父母在一起时,我突然有种被父亲抛弃的感觉,不由地大哭大闹起来。”莉莉说。
而母亲认为:“她在生我的气呢,怪我抢走了她爸。”父亲好像意识到了什么,狠狠地打了她一顿。这件事情给她的印象非常深刻,致使突然觉得疼爱她的父亲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从那以后,就与父亲渐渐疏远了。
无意中看到色情片 男女亲密念头挥之不去
小时候,莉莉读书非常好,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此后,更是一路顺利地进入了重点高中。高一的一天,她正在课堂上课,可不知道为什么,眼前突然出现了男女亲密的一幕,惊恐得不知如何是好,甚至不敢看抬头看男老师,偶尔碰见男老师,眼睛也不由自主的盯向老师的敏感部位。“可能是因为有一次我偶尔在同学家电脑上看到一段色情电影的片段吧。”莉莉回忆。她认为自己很不道德,很“下贱”,拼命想压抑这种念头,可是,这个念头却像毒蛇一样紧紧地缠住了她。那以后,上课时无论老师讲什么,她的脑海里出来的都是这些场景。
从那以后,她没有读书的心思了,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后来,家里人意识到可能病了,父亲带她去看心理门诊,经诊断是患了“强迫性思维”,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疗。
“潜意识层面中的焦虑要释放到意识层面”
福建医学科学研究所心理治疗师詹锦华认为,越是被禁锢的东西,越是人们向往的东西。一旦这种禁锢与生物学规律发生冲突时,由于缺乏正确诱导和自我调节能力,便往往陷入焦虑之中,其结果则形成一种生物欲求和社会规范之间的对抗状态,就容易使人产生强迫思维。
“佛洛依德认为,潜意识层面中的焦虑一旦释放到意识层面,焦虑将立即消失,我经常用这种方法来治疗患者,效果很好。”詹锦华说,对于莉莉这样的案例,我们要开导她,3-6岁的女孩正处于恋父阶段,会有意无意地和母亲争夺父亲,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对于她脑海中不断出现的色情片段,要告诉她,青春期的孩子对性好奇是正常的,哪怕是像品学兼优的‘乖乖女’。”詹锦华认为,还要及时进行科学的性教育,引导她形成健康的性观念,告诉她这个年龄段该做什么,让她正确的认识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