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神病学的认识(吴剑)

(2011-02-07 13:58:30)
标签:

吴剑

精神医学

精神科医生

心理学

健康

分类: 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

精神病学的认识

 吴剑(2011131日)

一、精神病学的争论。看待精神病理现象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描述精神医学和动态(动力)精神医学。看待精神障碍的本质,客观和主观,大脑和心理,疾病和痛苦,因果关系和意义联结,医学模式和道德模式。西方精神病的论战,兼收并蓄,促进发展。

二、心理学。精神病理性需要两种心理学,解释的心理学,理解的心理学。 

       解释心理学是关注精神和精神病理现象发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解释因果关系。

       理解心理学是精神世界内部的有意义的联结,如动机,意志。精神科医生是客观观察者,需要判断患者有无投入的理解共情方面的损害。还需要理解患者症状的意义,自己就需要有共情的能力。因此,只强调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的生物医学模式是有害的。心理治疗主要是理解心理学的领域,需要理解心理事件的意义,并且通过人际互动,为对方寻找,固化,重新赋予或者扩展意义,甚至构建,创造新的意义,与解释心理学不同。

       药物等躯体治疗能够消除个体的躯体症状,精神症状,但是无法患者的病态中与环境的互动,无法取代个体在正常状态下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我们许多人,知道真理,但是不知道真理产生的过程,大多数是一知半解。

       现在的偏向是认为只有生物精神病学才是科学,另外的人认为生物精神病学冷漠,只有动力性或者人本主义心理学才会有人性关怀。一些精神科医生认为自然科学能够解释和解决所有问题,心理问题是根源完全可以用分析=还原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澄清。放弃了理解心理学方法,发展了不重视整体,不重视个体及其生命意义系统的临床思维模式,相信单纯躯体真理就可以解决包括神经症的临床问题,轻视对病人千差万别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个体化的处理。这样过分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是降低精神卫生服务质量的原因。

       精神科在我国处于不受青睐,重视的程度,与部分专业人员在医学模式上的作茧自缚,在服务上的画地为牢,在服务方法上的简单粗糙有关系。不断上演非此即彼的思维游戏,我们曾经几十年不知道心理学的折腾历史,我们现在从国外相信,大踏步跨越。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实证的方法关注精神现象的物质基础和因果关系的解释,而且应该借鉴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法,尤其是现象学,存在主义,诠释学的观念,后现代理论,加深对精神现象的意义,精神过程内部因果关系的投入和理解。经典的动力性观念和方法是否合适合格的理解心理学,能否代表心理学是另外一个问题。精神病理性强调共情,理解的。精神分析是混淆两种心理学,想用自然科学去解释,却好像用理解方法去理解。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心理动力性,仅仅就一个文化现象,精神分析在西方社会生活广泛使用,大量概念成为精神病学,心身医学理论和实践的术语,原则,我们不能轻言。我们需要看它激发学术探讨,辩论过程,流派诞生,自我矫正,我们就肃然起敬。人本主义,系统思想,认知行为都是有强烈的理解意义,都是受益于精神分析,与它斗争成长。

三、精神医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精神医学的第一个生物学时代。我们现在是第二个生物学时代。历史在前进,争论仍然存在。我们还是在争论什么样的精神医学才是科学,是老调重弹。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精神医学,应该是一套以对全人类普遍适用价值的生物医学知识为主干,融合有跨文化普适性的心理学和社会文化知识而形成的体系,用以说明精神卫生问题的一般规律,提出心身关系和人与环境关系的一般模型。人们对于生物医学,对于精神活动的物质性基础,以及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比较容易取得共识,对于人格发展,个体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互动,包括对行为正常与异常的判断观念差异性比较大,甚至难以形成共识。这些差异性本身就是意义,这些差异性就是研究内容,处理差异性是不容易的,难以实验,难以定量。

四、但是必须使用描述,思辩体验,隐喻方法,这些就说人对文化精神医学,心理治疗这些难以形成共识的学术容易产生不科学的误解,因为人们往往把科学的研究方法理解成为对象和结果可以观察,可以预见,可以控制,可以重复的。而心理,精神领域的现象有许多问题,尤其是与文化,心理相关的现象有自己的特点,使一部分精神科医生见林不见树的临床思维,倾向于把人笼统看成为完全同一,千人一面,对人群,个体差异性视而不见。其实看起来相反的理论,需要求同存异,相互补充,形成折中理论。具体研究领域可以有生物学派,社会文化心理取向的。但是精神医学整体是不好分割的,精神医学没有分路,只能殊途同归,形成双轨制的高速公路。临床层次上,任何精神障碍,都是需要知识,技能的均衡的医生来诊断,治疗和康复。所有的精神科医生应该在生物医学外,还具有文化意识,文化能力,心理治疗。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