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频繁离家为哪般?(黄宝灼)
(2011-01-25 13:05:38)
11岁男孩频繁离家为哪般? |
|
11岁的小明(化名),在离家出走两天后,被家人强制带回家,令人惊讶的是,这已是小明今年第8次离家出走了。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门诊部心理科主任、心理治疗师詹锦华认为,亲子关系的紧张是造成现今儿童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建立亲情、多多沟通。
“家里像地狱”
有时是因犯错被父母打骂,有时却没有任何原因,小明就这样一次次的离家出走……小明的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父母对他成绩要求很高,甚至整个家族都对他要求很严厉,动不动就骂他。
一次考试,小明考了85分,父亲看到考卷后,不由分说给了他一巴掌,孩子一转身就跑了。之后的一天里,再也没看到他,父母开始着急,发动亲戚一起到处找。第二天,有人发现小明独自一个人在街上游荡。从此,小明时不时就离家出走。有时,他做错了事,父母稍微说句重话,他就又离家出走了;有时候,离家出走甚至没有任何原因。
詹锦华说,现在小孩都比较有个性,思维很自我、很独立,当他们觉得在家里呆着不开心的时候,就会想到外面去。小明刚开始出走的时候可能还会害怕,可是他深深觉得家里像“地狱”一般可怕。一遍遍的出走,使他对外面的世界不再害怕,觉得呆在家里更难受。
建立亲情拉近心理距离
“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比如初恋、学习成绩不好被骂以及父母天天批评孩子。这让孩子觉得家里就是地狱,他们才会离家出走。也突显亲子关系的严峻性。”詹锦华说。
他认为,小明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之下,没有建立起本应有的亲子情感、心理归依感,是孩子离家出走的深层次原因。孩子正确的行为因得到嘉奖会得以巩固,错误的行为因教育方式不当会造成更坏的结果。从因做错事、考试成绩不理想等被训斥而出走,到没有任何理由而出走,显示了家庭教育方法的不足。
家长要与孩子建立亲情,拉近心理距离,让孩子明辨善、恶、美、丑,而非以责罚为目的,要教给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式,让孩子懂得感恩及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心智。
“在城市,人们的工作都很繁忙,很容易忽略孩子。希望这类事件能够给广大家长提个醒:在匆忙的生活中要多和孩子沟通、拉近距离,否则就会导致他们形成不健康的心理。”他说。
正确对待孩子行为
“有个13岁的小女孩因为成绩没有进入前10名,被妈妈骂。女孩离家出走时留下一张纸条说‘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我会用另外一种方式让自己优秀,到时候再来见你们’,至今家人还没找到她。这个例子从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除了孩子具独立思维外,也显示出家庭、学校对孩子必要的沟通和心理辅导的缺乏。”詹锦华说。
他分析,11-12岁孩子自主意识能力增强,主要表现在:存在依赖与独立的矛盾,希望父母不要整天批评他,要平等对待他;成人感与孩子的矛盾,此外这个年龄的孩子更愿意对虚拟世界的开放,陶醉于自己的幻想之中,陶醉于网络之中。
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父母要平等对待,要看正确对待孩子的一些成人行为,比如偶然学抽烟,骂粗话,要多给他平等对话,要对他有价值取向的引导。
“还有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有厌学情绪,就是因为父母都是喜欢把学习和不快乐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比如要做完作业才能去玩,你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为什么不把快乐事和学习联系在一起呢?”他说。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