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痛为何无法忘却?
——谨以此文与我的求助者共勉
生活之河的流淌中,谁也无法躲避伤痛来袭。然而,为何那刻骨铭心的疼痛总是无法忘却?“为什么?我的生活中要发生这些?”“我该怎样忘掉那痛苦的记忆?”一声声执着的叩问中,伤痛似乎为生命打上了挥之不去的底色。去日不可追,来日何以堪?
伤痛,一定是无法忘却的吗?如果真的无法忘却,那生命之舟又如何带着伤痕驶向快乐幸福的彼岸呢?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伤痛。
一、伤痛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有重大意义。
伤痛一般由重大的事件刺激引发。无论是情感丧失事件(如亲人故去)还是伤害事件(如自然灾害)抑或是财物丧失事件(如股市亏本),都直接威胁到我们的情感依恋和信任、金钱拥有、自尊感、安全感等基本需要。由此产生的失控感、屈辱感、和不安全感都是极其深刻的内心体验。这些体验能在短时间以巨大的能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形成记忆。(若是至亲故去事件,我们的潜意识也许要我们记住:“得学会照顾自己了。”或者“得学会独立生活了。”;若是灾难事件,也许需要我们记住的是:“要保护好自己啊”;若是失恋这样的情感挫折事件,也许潜意识要我们记住:“别把自己弄丢了。”)伤痛过后,潜意识保存了这些对于个体来说事关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并不时跳到意识层面提醒我们:要注意处理这件事啊!这是伤痛无法忘却的根本原因。因为潜意识奉行的是“最利于个体原则”,它无须经过逻辑过程就会自动选择有利于个体的最大利益。遗憾的是,这个过程并不被我们的意识所感知。也就是说,我们回忆那些伤痛事件时,并不知道我们的潜意识为什么要我们回忆它,只是感受到一种无法控制的唤起过程,并因此再次经验这些伤痛事件。
二、强烈的情绪反应使伤痛记忆根深蒂固
伤痛,一般伴随着强烈的情绪反应。当重大事件发生时,正常人都会有强烈的情绪,这不是不幸的,反而是值得庆幸的。因为这说明当事人有正常的心理功能。倘若在至亲故去之时,没有悲伤,心静如水,或者略有欣快之感,那么,创伤破坏的就不仅仅是当事人的心理平衡了。我们也许对很多地点都记忆模糊了,但永远不会忘记与初恋情人约会的地点;我们也许记不得上学时接触过的文章名称了,但要是因为某篇文章的背诵出问题被老师当众羞辱的话,我敢说您至今依然记得那篇倒霉文章的名称吧……正是由于强烈的情绪反应参与,伤痛的记忆才如此根深蒂固。在记忆这种心理过程中,反复的加工是牢固记忆的条件,而强烈的情绪对事件进行的反复加工,无疑在大脑皮层形成了牢固的神经联结,为事件打下深深的情绪烙印。一旦记忆被无处不在的生活线索唤起,必然伴随着类似的情绪反应。是为“情绪性条件反射。”
从以上两点看来,伴随着刺激事件的发生,重大的意义和强烈的情绪反应就跟事件一起被打包了。忘却几乎是不可能的了。那么,为什么有的人能平静的回忆那些痛苦的往事,有的人却每每回忆都痛苦不堪呢?
三、令人痛苦的不是事件
伴随着刺激事件的强烈情绪掩埋了事件蕴含的重大意义,情绪是极容易被感知的,而意义却深埋与潜意识深处。所以,当我们回忆那些事的时候,体验到的只有恶劣的情绪,并误认为情绪就是事件本身。往事不可改变,回忆挥之不去,恶劣的情绪也就如影随形了。
痛苦不是因为事件,是因为铭记了情绪而忘却了意义。
四、保留伤痛的意义
面对痛苦的记忆,让我们用理性将其中的重大意义冲恶劣的情绪中分离出来,每次回忆伤痛的往事时,让我们告诉伤痛:“谢谢你提醒我……我已经学会了……”,使事件所蕴含的重大意义从潜意识层面提升到意识层面。完成破茧成蝶的抽离!
闭上眼睛,做几次深呼吸,让酸楚的感觉笼罩你。不要做抵抗,不要试图赶走它,因为记忆是无法消除的。从你心灵的深处把那个重大的意义分离出来,放在你的右手手心,掂量一下它的分量,很沉重对吗?是的,生命的智慧让你记住它。很温暖对吗?是的,那是你的灵魂对你的终极关怀!轻轻的捧着它,把它送到你的胸口处,按进你的胸口,并且告诉伤痛:“我记住了。谢谢你提醒我……”这是你对自我的慰藉和扶持。
五、带着痛苦跳起快乐的舞蹈
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面对恶劣的情绪,要么隐忍,要么发作。只有两种选择。因为强烈的情绪背景下,大脑中的情绪中枢活跃,理性中枢被抑制,当事人很难在这种情绪状态下做理性的思考。于是,有人希望把这种情绪清除掉;有人希望通过压抑或者否认的方式忘记它。其实,伴随着伤痛的情绪是不可消除的。我们可以淡化它,可以转移它,可以升华它……,心灵其实就是蒙尘的镜子,何必勤加擦拭?快乐幸福本来就不是生活的常态,何必苦苦追寻?身着苦痛的衣袍,我们照样能跳起欢乐的舞蹈。一次次伤感的回忆,其实更应该告诉自己:如果丧失了依恋的感情,势必会令我更加独立;如果是伤害,势必让我学会保护自己;如果是屈辱,定会教我自尊……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上,没有不受伤的船。伤痕无可消除,但我可以带着伤痛,扬起风帆,驶向快乐的彼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