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三部曲:榜样、规范和引导

(2010-10-02 16:40:54)
标签:

育儿

教育

父母

亲子

分类: 众妙之门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三部曲:榜样、规范和引导

    培养孩子是很多父母困惑的一个问题,往往是竭尽全力,结果却很难如愿以偿可谓有一种难以表述的疲惫感。许多父母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过程中总是陷入“焦头烂额”,常常在子女的教育上“肝阳上亢”,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每个家庭的教育也是不一样的,每一对父母的期望也是不一样的。想找到能调众口的办法基本是不可能的,本文这里尝试说一点共性的东西,或许对你的教育子女会有帮助。培养孩子的关键是父母要做对了,不要做多了。                    

    虽然有好多东西是无法明确分割的,但我还要把教育子女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因为这更有利于明朗地说明某个阶段父母行为的侧重点。当然这三个阶段的侧重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和影响。第一阶段,从0岁到5~6岁,孩子开始学习接触世界,父母应该着重发挥榜样的力量。第二阶段,从6~7岁到12~13岁,孩子试图尝试世界,父母应该侧重对孩子行为的规范。第三阶段,从13~14岁到18岁,孩子开始学会主宰世界,父母应该对孩子适当给予引导。

    0~6岁左右孩子刚刚开始学习接触世界,它的所处环境和他的所见所闻对其影响非常重要。父母是否恩爱,家庭是否和谐及父母的日常行为等都是孩子接触世界的第一手材料,也是其开始人生起步的基础。虽然这一阶段孩子和父母的交流不是完整的,但父母的行为对孩子起到关键作用,可谓润物细无声。假如你想培养一个喜爱读书的孩子,那么父母就应该首先成为读书的榜样,实在读不下去装也要装一装,每天当着孩子的面翻上一会儿,孩子就会知道书是来读的,他也会模仿着拿起书翻来翻去,虽然常常是字朝下。否则在他的眼睛里,只看见书放在那里,却从来不知这个东东是干什么的,充其量也只是把它拿过来当玩具。有很多父母抱着孩子打麻将、抱着孩子打游戏你想他不会都难因为孩子最初认识世界对什么都感兴趣的。父母关系差整日狂吵,想培养一个乐观性格的孩子很难。偷奸耍滑的父母绝对不会培养出一个勤奋上进的孩子,因为你的言行让他养成的习惯也会是沾奸取巧,拈轻怕重,这会表现在学习上、为人上、工作上及对待父母家庭上。居住环境不好可以三迁,父母的行为不好却无法回避,但父母可以改变。这一步要走好,作为父母以后会减少很多“大发雷霆”。

    从6~7岁到12~13岁,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逐渐形成,开始尝试世界,他要知道这个世界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自己喜欢做,什么自己不喜欢做。父母在这里要做的应该是规范,在不知道什么是更好的之前,至少你应该告诉他怎么做是安全和正确。把你从这个社会中体会到的认为是更合适的教给他,他无意的冒犯行为要及时规范他。我很不赞同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像朋友关系”,至少在这一阶段不应该是这样的。朋友可以求同存异,而作为父母要有义务尽责。这是自然赋予的本能,很多生物都不例外,否则就是失职。有很多人对此津津乐道,其实我发现无非就两种人,一种是孩子有点成就了或一个乖孩子父母炫耀(乖孩子不一定就是好孩子);一种是根本就是失控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是不可更改的辈份关系,承接关系,至于朋友关系将来他会逐步建立很多,但父母关系那将是永远唯一的,父母也一定要负起不同朋友的父母责任,那就是规范他的行为。当第一次向你吼的时候,当他和你的语言过于轻浮的时候,一定要把他喝止,让他知道尊卑长幼。当他撒谎的时候,当他耍小聪明,当他骂人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制止。不要认为现在小这是一种可爱,不会有问题,长大自然就好了。长大就晚了,我们何尝又不是当明白一些事情的时候却年华已逝。

    从13~14岁到18岁,这个时期对于孩子是生理成熟和心理叛逆期,他开始试图主宰自己的世界了。父母这个时候再去单纯的规范和榜样已经显得苍白无力了。这个阶段父母将要做的是引导。十五岁以前可以成为强加引导期,如帮他发现某些兴趣就可以去给他留一些题目,让他去查找翻阅,看他对这方面是否感兴趣,如没兴趣可以再引开其他的方向。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年轻是就发现自己的兴趣方向,如能在父母的启发下得到善莫大焉。这一段时间虽偶有叛逆,但父母还是可控的。让他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不要总是怜爱地为他做很多,否则会毁掉他。十五岁以后就进入了顺从引导期,再强加的东西已经显得无力。这个时候孩子由于对世界的认识和父母形成不同的观点,这一阶段的重大任务就是形成重要的世界观。父母可以和孩子以讨论的方式去表达一个观点,但最后一定让他知道是对的还是错的,让他知道一些世界观是不正确的或是不合适的。教子也不要恨桑榆晚,虽然过去无法改变了,但从现在努力,只要方法正确,依旧有可能改变结果。

    18岁以后,上了大学或走向社会,一切都望尘莫及了,我们只能祝他平平安安,受伤了家是你永远的港湾。父母要顺应孩子的本能和兴趣去规范引导,不要因为自己的攀比和虚荣去强加一些东西,任何真正的文明都不是摧残本能的,而是使本能更规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