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一跤
最近忙的“不亦乐呼”!终于盼个长假,可以把手头的工作暂放一放,正好“有朋自远方来”,于是和他的家人在一起吃了顿饭。席间朋友夫妇的教子方式让我很有触动。
朋友的儿子不到两岁,很是好动。小家伙儿先吃完,开始在包间里玩耍,一不小心摔倒,头碰在实木椅子上,额头上起了个包,哇地哭起来。姥姥很心疼地跑过去,把小家伙抱了起来,小家伙一脸委屈,姥姥于是拍打着椅子哄道:“姥姥打它,让你撞哭孩子”。见伤无大碍,朋友夫妇就对小家伙儿说:“你好好想一想,你是动的,椅子是不动的,为什么你会撞到椅子上?是你的错,还是椅子的错?”。这种从小就培养孩子在问题面前寻找原因,负起责任的意识是非常值得推崇的。因为一直以来,我们受伤的时候已经习惯了姥姥的安慰方式。
长辈的疼爱之心可以理解,用的方式也是我们这个民族一直沿用的。可这个传统的方式确实给了我们很多不良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都是,问题发生了先问责他人,很少先分析原因,更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实这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会培养成推脱责任的习惯。我很赞同朋友夫妇的教子方法:
首先,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不是在发生问题时推卸责任,而是勇敢的负起责任。今天,我们的社会很需要真正负起责任的人。正是因为太多的人缺少责任意识,才使得不断发生的“人祸”让这个民族在痛心,在惶恐。问题奶粉事件可以透露出,很多人的责任意识非常差,监管部门把责任推给企业,企业把责任推给奶商,奶商又给责任推给奶农,看来奶农只好问责奶牛了。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开始就没人对大众的健康负起真正的责任,否则问题早会消失在萌芽之中,而不会造成现在的“乱石穿空”,遗害无穷。培养责任意识从娃娃抓起非常必要。
其次,有利于培养孩子敢于从自身去寻找原因,去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知道遇事知道怎么正确处理,避免一些问题发生或下次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太多的人,已经没有直面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勇气了,而是随时随地为自己的逃避去寻找借口,而且越来越顺理成章,越来越冠冕堂皇。比骗别人更可怕的是骗自己,我们现在太多人把骗自己当做时尚,总是编织一些虚幻的东西把自己掩饰起来,很少人能真正正视自己的“短板”,去弥补不足。可想,一个连对自己都不负责的人,怎么会负起别人和社会的责任。本来生活已有太多的压力了,何必还要背负一份掩饰的沉重,不要让一点虚荣吞噬了生存的勇气。
孩子真正的痛往往不是摔了跤,而是永远不知到为什么摔跤。其实天下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家家相似,是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互不相同。可喜的是,我们的年轻父母们已经用更可取方式教育自己子女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