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月的峨眉山

(2008-03-28 13:58:09)
标签:

乐音飞扬

峨眉山

中国名寺高僧

    3月14日,乐音飞扬安排,随《中国名寺高僧》剧组赴峨眉山采风。
3月的峨眉山
    3月的峨眉山,正是阴雨连绵的季节。几乎每天傍晚都会有一场小雨。地面总是湿漉漉的,总也干不了,及时能够被日晒的地方,也布满了绿色的苔藓。这样一来,整个峨眉山就都绿油油的了,绿的发亮。空气中充满了泥土、雨水和丛林混合的味道,迎面扑来。脸上觉得冷冷的,顺着衣领灌进去却是毫无凉意。
3月的峨眉山
    我们是住在寺庙里的。山脚下的报国寺,半山腰的万年寺,都住了几天。吃斋、读经、上山、拜佛。由于不是旅游旺季,因此比丘的早晚课,凌晨时分的打板声,便充斥着整个的山林。丛林里的鸟鸣不是很多,掺杂在沙沙的树叶声中,安详、神秘、凝重。放眼望去,一座座黑顶的庙宇在丛林中若隐若现,看得时间长了,便会觉得他们也在随松涛翻滚起来。在这里,你无须剃度,便是和尚了。
3月的峨眉山
    这里显然是一个人间仙境。北方也有很多庙宇,只是从立在水泥高楼或旅游胜地之间,在汽车的轰鸣和鼎沸的人声中听不到佛祖教化的弘音。而在峨眉山,那不知道在哪里的偶尔响起的鸟鸣,便是菩萨与我之间沟通的使者了。
    这里的庙宇香火很旺。晚上10点多钟我出去散步,还能够看到殿前烛台上有飘忽的火光,蜡油一滴一滴的积累在烛下,待到承受不住时,倾泻下来,掉进烛台下的水缸里,又飘上来,泛起一阵阵红色的蜡花。
3月的峨眉山
    让人感动的其实远不止这些物了。半山腰有个圣水禅院,是比丘尼的场所。寺中极少有游客,多是当地村民和比丘尼。剧组在那里拍摄了半天时间,主要内容是他们的晚课,她们给予了极大的配合。临走时一个比丘尼走过来,笑盈盈的要求看看我们拍摄的他们的晚课是什么样子的。于是摄助拿着摄像机进到屋里,接在电视上给他们看。期间笑声不断,比丘尼率真快乐又文静的笑声,让我感动不已。他们的生活是很舒适安逸的。除了念经拜佛接待香客,他们可以在几乎没有多少人的山路上散步,在树藤之间打秋千,可以和当地的村民一起聊天。我笑称这里便是极乐世界“育红班”了。
3月的峨眉山
    离开峨眉山的前一天,峨眉山山顶下起了大雪。远远望去,就能够看到非常明显的雪线的痕迹。雪线以下郁郁葱葱,以上便是白雪皑皑了。在雪线以上开车并不是个容易的事情。连续180度的发卡盘山路,很容易让汽车轮打滑,装上轮胎防滑链才开到了金顶索道处。索道刚离站,窗外便是完全雪白了,雾茫茫的,任何东西都看不见,缆车好像泡在牛奶中一般。一阵狂风打过来,缆车晃动了一下,云雾被吹开了不少。向下看去,陡深的峡谷在缆车下几百米处,深绿色;而身边滑过的树丛则是银条一般,仿佛在同一个时间内看到了冬夏两季。
3月的峨眉山
    金顶雾气则是更大,可见度不超过10米。我们都说这是普贤菩萨在卖关子了。站在几十米的普贤像下抬头望,连普贤的坐骑——象的鼻子都看不到,想拍摄一个全景,更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正要悻悻的下山去,一回头,菩萨像正被两块大云加在其中,佛头极清晰,正慈目望着我们。于是立刻开机,记录下了这难得的一眸。拍了5分钟,一块大云便遮住了佛像。
    这就是采风。不闻其山,怎知其声?不见其人,怎知其善?不临其境,怎知其无边大霭?
    回到了北京,我便开始吃斋了。我并没有遁入空门的意思,只是想保持这个状态,一直到《中国名寺高僧》系列纪录片做完。
    山中一切免费,请自备容器。
3月的峨眉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