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二三事
(2012-12-07 14:21:57)
标签:
原创杂谈城市交通 |
分类: 杂谈视点 |
(一)
胡同里车位紧张,我尽量把车停在别的地方,通常是城外家中停三个晚上,单位停二个晚上,城内胡同里停二个晚上,原本以为这样总可以了吧?我尽量把空间节省下来了,二个晚上总不至于没地停吧!事实证明,越不停越没地停。
当别人都在跑马占地的时候,我总觉着城里城外两头跑,寒暑假都不在这边住,弄个地锁什么的有些自私与缺德。于是眼看人们这家起个地锁,那家装个铁链,渐渐地家近的好停的地方全满了,自己不得不到处打游击,停车也越来越成为让我头痛与苦恼的事情。
其实,任何事都一样,越不参与越有被边缘化的趋势,越忍让客气越会失去应有的权利。不信你看,家中任劳任怨的都是干活在前享受在后的;单位不争不抢、默默劳做的永远比不上那些会说会做、争前抢后的。于是,父母眼里的孝子不是天天伺候的,而是百忙之中偶尔来一趟还不怎么干活的;单位中升迁最快的也不是最能干的,而是最会干的。有时想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也不是没有道理。
(二)
开车在路上时常会发现,并线时不打灯还好,一旦打灯后面的车辆立即鸣笛加速,反而不容易过了。有天听交通广播,说到记者对开车不文明行为的调查,其中最令人反感的一项是:并线不打灯。当记者采访那些人为什么并线不打灯时,对方答道:“不是我不想打,实在是不打还能并进去,一旦打灯后面就加速,原本可并进来的路也并不进来了,所以干脆不打了。”是啊,我也常有这样的感受。只想自己占便宜,不想为人行方便的事,生活中比比皆是。往往,我们痛恨的行为,也正是自己造成的。
生活中不难看出,大家一方面痛恨乱停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的逃避高额的停车费;一方面痛恨社会不公,一方面又想方设法的托关系、找门路,以使自己受到额外的照顾。这不良的风气中有社会的责任,也有我们自身的问题。约束自己,从一点一滴做起,对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敢于说“不”;为别人行方便,也是在为你行方便,今天你让了他,明天他也会让你;你不遵守秩序,也别期望生活在有序的城市里。
(三)
家在城东五环外,原本京城快速是一条不错的选择,只是,随着一座座高楼,一个个社区的崛起,这条路也越来越难走了,以至鲜有畅通的时候。经常是交钱进去,心急火燎的排着长队往前挪,禁不住抱怨:这路,这么堵还收费!
管它道路再堵,费却照收不误,这是咱的特色。有时也想:哎,不收费估计就更堵成一锅粥了。尽管屡屡抱怨,却还一次次把车开进去,没办法,朝阳路、朝阳北路一样不好走,这条路好歹没有红绿灯。走这里总还抱着一丝侥幸与幻想:万一碰上好走的时候呢!记得一次早高峰时段,居然颇为通畅,正诧异,听广播才知道在我们身后发生了交通事故,车辆全堵在后面了。心中暗喜又颇感罪过,希望道路通畅,但不是这样一个通法。
堵在路上,排在长长的车队里缓缓行进,心里那个急,出来得不晚呀,早高峰可真是越来越早了!等不及的人们一掰把,把车开到应急道上,一路提心吊胆往前行。谁又想违章呢?时间不等人,孩子上学、大人上班,只好豁出去赌一下了。京通路上的探头不断增加,却总不能把整条路都覆盖住,于是,勇往直前的人们胆大心细、依然故我。那些规规矩矩排队的,只能干瞪眼。
从京通快速下来至通惠河北路到建国门方向的二环路时,道路由多条变一条,突然的收缩使之成为通行的瓶颈,每日高锋时段拥堵严重。为加速通行,许多车开到自行车道,后来这里安装了摄像头,心急的车辆就上了便道,一时间蔚为壮观。
这条路曾上过电视,记者就机动车违章走便道之事进行了采访。当镜头对准违章者的脸时,司机大多不好意思的用手来遮挡。其实谁也不想做违规的事,也为这样的行为感到羞耻。然而,媒体的爆光与随之而来的摆放在路上的各种各样的石块仍未能阻止车辆勇闯便道的行径。现在这里安装了一排防护立柱,却仍然有个别车辆绕开立柱照走不误。想来也很无奈,为管理方也为通行方。
与其堵不如疏,当许多人都在违章且屡禁不止的时候,相关部门就该认真考虑一下路政规划得是否合理。路修完,适划完通行线后并非完事大吉,还应跟进管理,跟据通行情况适时进行调整。要说那条路也确实太窄了,远远无法满足通行的需要,而便道宽阔,行人稀少,能否重新规划以减少拥堵,满足车辆通行的需要呢?其实不合理的路多了,真希望,相关部门在高峰时段安排人员多在路上转转,尽可能的改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