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青云的武侠首秀《墨剑双英》

曾经见说诸葛青云的首部武侠《墨剑双英》失传了。久觅不获,传说就变成传奇,传奇就变成了神话。后来,狼神晚出觅食,误入藏珍宝穴,发现该书,红叶令主扛锨而去,挖山不止,……终在一干侠友的孜孜以求下,把这部书从神坛带回人间。由此验证:我相信所有的书,有绝版,但没有孤本,总有一些藏在我们还没有发现的角落。
我把该书图档发给叶老求证,叶老回函答复:光看第一回的回目“仙花墨劍有前因“,就知道準沒錯!這可是1958年諸葛青雲的武俠處女作哩。
因为再校,我得以把此书仔细看了一遍。真的是由衷敬佩诸葛青云的文采风流。感觉以前没有好好看他的书,真是损失。看了若干烂书,不如好好看看好书。早就明白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的道理,但偏偏有王某安的毛病,白浪费了张某绮。回想起来,仔细看过他的,仅有《一剑光寒十四州》等寥寥几部,还有一些随手一翻的零星片段,也无太多印象。
但对此首部,非常激赏,获益良多。全书随处散见各种诗词歌赋,如零金碎玉一般镶嵌文中,行文流光溢彩,美不胜收。本博准备另做一本注释版,看看诸葛在短短三集中,都引用了哪些经史子集。
最精彩处,倒不是那些打斗场面和风物描写。而是第七回玉笛仙子井若文的一纸尺素,真是满纸缠绵悱恻,凄而不怨,哀而不伤,实是一篇好文。
书中不懂之处颇多,虽经查找、问询,仍尚有难解之处。倒未必是印错了,还是承认自己读书少。
该书由于突然中断,仅有三集九回,故事未完。仅写到墨剑双英上哀牢初会白骨神君。按故事发展,其后有“白骨神君怒摆英雄宴、石中英一剑斩双煞、三阵斗神功,巧度白骨神君、上官子彤临危救众侠、铁心双道二次出世、下苗疆中英中恶蛊,紫青剑合璧斩妖邪、玉笛飞仙与索英珠二女同归等热闹节目”,可惜未完。据诸葛自承,是原续稿“在非人力所能控制的情况下”散失了。按说,散失了再写就是了,谈迁写《国榷》,历时二十六年写成百卷四百万字,但不幸的是,书稿被小偷盗走,谈迁发愤重写,历时四年又写完了全书,而且后写的比前边丢的更翔实精彩。诸葛怎么这么没毅力,说没就没了,然后再也不写了。莫非此书是梦中所得,仅记住这九回?真是有点难以譬解。
有个疑窦附记于此,曾见另外一部武侠署名南湘野叟的《剑气如虹颜似玉》,个别段落与此书很相似,比如本书第七回墨剑双英夜游洞庭湖的描写:
时是良辰,景是美景,中英豪兴勃发,随口吟道:“洞庭湖水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玉碗深沉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
英珠听他吟罢,笑道:“英哥真是,韩冬郎此诗,噜哩噜嗦,有何好处?哪里及得来青莲居士的‘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草色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寥寥数语,情景交融,就把这八百里洞庭,描绘殆尽呢!”
而在《剑气》一书的第三章,男一号白斌和乾坤秀士杜永光夜游洞庭湖的场景是:
夜——是中秋。湖——是洞庭。……
白斌望着清丽壮阔的洞庭中秋夜景,饮了一口佳酿,豪兴勃发,随口吟起韩冬郎诗道:“洞庭湖水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玉碗深沉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
乾坤秀士社永光自幼即得太空道人文武兼授,虽然另投他派,学得的却没有丢掉,听了白斌吟诗,亦随着吟起青莲居士的短诗,道:“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草色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这也太巧合了些吧?
而且,故事情节发展、人物关系设置,有些是与《墨剑》暗合的!莫非,诸葛的剧本散失了,被《剑气》的作者捡到了……可惜,《剑气》的真正作者不详,生平不知,不然可以绑架来审问一下。
看不到《墨剑》的后半部,不妨拿《剑气》充数吧。
买不到《剑气》也不要紧,网上有电子书了,改名叫《玄幽禅功》。
《墨剑双英》已经制成实体书了,红神文字底本、本博设计封面,锐神操刀制图,集字、集图、集印章,觉得好看就是“三绝”,觉得不好,就是“三无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