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小札(二)

(2012-05-28 21:22:13)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

三个叛逆的女性

——读《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有感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的题目是“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看此回的题目之后,情不自禁的让我想起了《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牡丹亭》中的杜丽娘,而后就是本回的主人公林黛玉了。三位女性在文学史上凭借着她们鲜明的个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三位女性也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她们都是几千年来封建社会中女性叛逆者的典型形象。

 首先,来看崔莺莺与杜丽娘二人,杜丽娘与崔莺莺都属于名门闺秀,自幼就受到封建文化的教育和严格管束,她们都是美丽的、聪明的、温柔的、多情的背叛封建礼教的贵族女子的形象,都是赤诚追求爱情,大胆反抗封建传统、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都经历了由恪守礼教的封建小姐到敢爱敢恨深情女子的过程,都把情摆在首位,藐视功名利禄。

 然而历史真是太沉甸,行云流水只瞬间,倾世蜗喘却千年。从元代到明代那短短的百年间,杜丽娘神圣所具有的反封建性似乎比崔莺莺要更加强烈了。这也从另一方面表现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残酷压迫,这一点从杜丽娘的生活环境便可容易得出。在杜丽娘还未遇到柳梦梅之前,丽娘接触得最多的男性便是她的父亲杜宝,由于杜宝是一个正统的封建官僚,他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一套规范,并且按照这种规范要求和塑造自己的女儿。在他的眼里,读书女工是名门小姐必修的功课。如第三出《训女》中杜宝说:“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这里知书是为了知礼,因此,他请来陈最良时,就要他从颂扬“后妃之德”的《诗经》讲起。杜丽娘那样一个青春年少的姑娘应该是十分天真活泼的,却被整天关在那个幽闭的闺房里做绣活,不仅与世隔绝,而且也与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隔绝,连春天的气息都闻不到一点。这也就不难理解她在《惊梦》一出说道:“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目谁家事?”甚至她在刺绣累了在白天打一个盹儿,也被认为有背家规而斥为非礼行为,不仅杜丽娘受到斥责,就是杜夫人也因此而招来一个娘亲失教的罪名。仅此一点,就不难想象杜丽娘这么一个贵族小姐,内心世界是多么狭小、空虚和苦闷,那样的生活,和软禁又有何异呢?这亦不难理解丽娘的游园惊梦、寻梦。

 若把《西厢记》与《牡丹亭》都看成悲剧的话,那么《红楼梦》就是彻头彻尾之悲也,所谓“字字句句皆是泪”,确实不假。可以这么说,崔莺莺与杜丽娘对于封建礼教的反抗最终表现为一种优美,她们以悲为始,以喜为终;而林黛玉的反抗却是一种崇高,也许,我们会为她的死而伤心落泪,但她的死同时也给人一种很强的震撼力。在贾府中,唯有他是最懂宝玉的,她从不会劝说宝玉去走科举之路,做些经济仕途上的事。她就像周敦颐笔下的莲花一般,出污泥而不染,她是质本洁来还洁去。也只有黛玉这样性情的人,读罢《西厢》,听罢《牡丹》,才会不觉心动神遥,亦发如痴如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李白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话真可用来形容黛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