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少年天子》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 |
江上若离时,水阔山亦远,相忘如何忘,红蓼年复年。
东坡有词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是东坡为其亡妻写的悼词。当看到顺治因乌云珠离开人世时的那般憔悴,那般心灰意冷的文字时,我的眼前便浮现出那凄怆的画面,心中便想起东坡先生的《江城子》来,便觉词中所写应是与顺治那时的心情相符的吧!
看过凌力的《少年天子》后,想了很多,懂了很多,也认识了很多,对顺治这位清朝的第三代君主有了认识,对乌云珠这位传奇女子有了认识,对他们的爱情也有了认识。
顺治,这位少年天子,在凌力的笔下,是显得那样的矛盾。身在帝王家,他确实有着太多的悲哀,然而,却也给了他一展雄才的平台。他虽非汉人,却对汉文化深深的热爱。无奈,只恨生在帝王家,其结局终究只能是一个悲剧。
乌云珠,这位女子让我印象很深刻!母亲早死,她的父亲鄂硕将其视为掌上明珠,尽管如此,小时的她过得并不快乐,仅仅只是因为母亲是汉人,父亲是满人。母亲这边的人骂她是“小胡子”,父亲那边的人骂她是小杂种,但她并没有被这些话语所挫败。也就是这,让我想起了金庸笔下的乔峰,是宋人,还是契丹人,是乔峰,还是萧峰。不管如何,周围的人们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在这样的处境下,他们想到的是整个国家,整个天下百姓,实乃可贵。
最后,我想说说的便是顺治与乌云珠的爱情。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顺治第一眼看到乌云珠时候,便认定了那是他心仪的女子,“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仿佛他们是前世注定。所谓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不绝期”,唐明皇、杨贵妃是如此;“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顺治、董鄂妃亦是如此;乃至后来的宝玉、黛玉莫不如此,“试看春蚕花溅泪,便是红颜老死时”。这些,的确是一段段的悲情。但悲叹的是爱情终未修成正果,以至于两情相悦的男子与女子没有白头偕老吗?非也。在我看来,更是一种人世间没的毁灭的悲叹。生离与死别,终究是“上泉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是的,命中如此,无可强求,心中一弦,顺其自然,我们或许只能说这是命运罢了!但同时,我们也该为这种美的毁灭背后的东西而感动,而震撼。当我们抛开一些东西去看这一段段美丽的传说时,真的只能慨叹:萧条异代不同时。
谁言吾泱泱大国无悲情,无悲剧。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这背后,该含有多少的忧思与哀愁呢?
历史真是太沉甸,行云流水只瞬间,青史蜗喘却千年!
附:据自己回忆及从他人那里了解到,根据凌力《少年天子》而拍成的电视连续剧在N年就出来了,但我没看过。看完原作后,真觉相看恨晚。建议看过电视剧的同志们有机会看看原著,原因嘛,就不言而喻了!当然,所谓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各有所爱)以上仅为建议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