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桂行日志之二:在南宁欣赏朱槿花造型大屋顶

标签:
文化 |


2016桂行日志之二:在南宁欣赏朱槿花造型大屋顶
2016年12月2日,2016南宁亚洲国际邮展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开幕,2日和3日,我先后两次前往参观。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的建筑很有特点,正面二层多功能厅的屋顶,是朱槿花的造型(朱槿花,是南宁市的市花)。2012年4月我来南宁时,就曾经来到此处参观,记得当时这里正在举办一个规模不小的红木家具展销会,走马观花遛了一圈,看看而已,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会展中心的建筑;至于这一次,专程来看展览,自然不会马虎,而对曾经一见钟情的建筑,特别是那个朱槿花造型的大屋顶,就更是不会放过了;要不,怎么能来了两次呢?
邮展的水平中等偏上,大老远地跑过来见识,还算是不虚此行吧!在珍邮馆与英国黑便士、清大龙票咫尺相向,如果不考虑它们在世界、以及中国邮政史上的重要地位(1840年问世的英国黑便士,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邮票;1878年,中国政府发行了第一套邮票,后人称其为大龙票),仅仅着眼于世俗的审美,那似乎也没什么好看的,更何况隔着厚厚的玻璃,又须保持一定距离,看不分明;当然,这也与我老眼昏花有关。
在开幕那天的晚宴上,与集邮大家田潤德邂逅。50多年前,我和老伴在不同的两所小学教书,分别担任少先队的中队辅导员和大队辅导员,田潤德在团市委担任学少部部长,是一位潮气蓬勃且能力出众的年轻干部,和我们有些来往、算是熟人。后来,他曾担任共青团西安市委副书记、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等职,这是共青团干部的正常发展路径。但田润德的让人肃然起敬之处,更在于他在官场遭遇坎坷以后,能很快调整心态,全身心投入到集邮事业上去,并取得了显赫的成就。毕竟是有着大智慧和坚定意志的文化人啊,厚厚薄薄十好几本集邮专著,奠定了他在这个领域里的地位,不服不行!
他乡遇故知,何快之有!更何况田润德的女儿、基础教育专家、大雁塔小学副校长田延,也是我的忘年交。那一天,我们老两口与田润德拍了一张合影,忘了是在谁的相机里,等找到照片以后,再另写一篇短文,回顾一下我和他们父女两代的交往吧!
想顺便多说几句的是南宁的市花朱槿。印象中,市花、还有国花这样的文化理念,和邮票一样,并非正宗国产,而是海外舶来。据说,希腊的国花油橄榄树,是世界上最早被定为国花的一种植物。国花、还有市花,是经过严格甄选后确定的用来代表国家、或城市文化形象的花卉。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国花、以及市花,分别展现出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气质、品格,凝聚着浓郁的民族感情,是国民、或市民精神风貌的杰出具象物——这种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生活形态,当然是一种先进的文化,从希腊辐射到世界各地,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中国老百姓对国花的向往和追求蔚成风气,是在实行改革开放、国门打开以后的新时期;遗憾的是,尽管民间的热情非常高涨,甚至还推出了牡丹、梅花,以及牡丹、荷花、菊花、梅花一同入选等多种方案,但迄今为止,国花依然不曾在法律层面得到确认。与之相反,在全国各地,市花的确认,倒是层出不穷。比如我们西安市,早在1986年,石榴花就被确认为市花。而朱槿花成为南宁市花的时间,也是1986年;有意思的是,朱槿花在世界各地好像还广受青睐,它是马来西亚、苏丹、斐济的国花,还是美国夏威夷州花、广东茂名市花、台湾高雄县花。
南宁市在对市花朱槿文化价值的积极开发和努力提升上,也多有可圈可点之处。前面我提到的以朱槿花造型出现、被称作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的灵魂的多功能厅大屋顶,便是突出的一例。从多功能大厅往上走,可以到达观景平台,在这里,不但能俯瞰四周的美景,更能近距离观看和触摸到这朵巨型朱槿花。大屋顶直径约60米,重达800吨,朱槿花造型的12片白色“花瓣”,象征着广西12个少数民族,如此独特的造型、深邃的内涵,确属国内首创、全球独有!听说,每到重大节庆的晚上,会展中心全线亮灯,在1000多盏灯具、灯饰不同角度的照射下,大屋顶如同一块玲珑剔透的水晶,散发出与白天完全不同的魅力;遗憾的是,两次来到南宁,都没能目睹此景此情;当然,这也会成为我再去南宁的一个重要理由。
还有一点绝非蛇足的意思要表达:从2005年起,有着朱槿花造型大屋顶的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就是每年一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这座杰出的现代建筑,是由德国GMP设计公司和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仅此两端,即可让我们深知,中国的发展进步、中国人幸福指数的不断提升,皆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