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名人看未央》序
商子雍
未央二字,“未尽,未已,没有完结”,应该是其本意,而“无灾无祸 ,平安喜乐 ”,则是对其涵义的延伸。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建设了一个总面积有北京紫禁城六倍大,亭台楼榭、山水沧池布列其中的宫殿建筑群,这座宏伟的建筑,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俗称西宫,而正式名号却是未央,其中蕴涵的“汉朝的国运没有尽头”之意,不言自明。而如今,作为西北重镇、陕西省会西安治下的一个重要行政区划未央区,之所以沿用了未央这么一个美好的名字,除过西汉未央宫遗址就在自己辖区内这么一个缘由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在延续中华民族向往“无灾无祸 ,平安喜乐 ”的美好文化追求!
有这样两种说法,一曰“西安古称长安”,一曰“西安乃十三朝古都”,被众多的西安人和非西安人耳熟能详。这两种说法所展示的,都是千真万确的史实,毋庸置疑,只不过“古称长安”究竟古到多少年以前,却应该细察一番。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都西安的朝代是周,公元前11世纪,西周建都之地的遗址,就位于现在西安市长安区马王镇、斗门镇一带的沣河两岸。但当时都城的名称却并不是长安,周文王在河西建造的都城叫丰京,周武王在河东建造的都城叫镐京。再往后,公元前350年,秦定都咸阳,而咸阳,如今是不在西安的行政区划之内的。当然,定都咸阳以前的秦,都城一度是在栎阳,而栎阳,则位于现在西安治下的阎良区境内;再者,在西安的城市发展史上,咸阳也曾被西安短暂管辖,如此一讲,把秦说成是曾在西安建都的十三朝中的一个,也算是可以成立的吧!但长安这个光照千秋的名称,在秦代却依然不曾出现。直到从秦朝末年楚汉相争、逐鹿中原的那场血腥厮杀中胜出的西汉王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把都城建在了如今叫做西安的这块土地上,并将其定名为长安,中国、还有世界历史上,才开始有了一座名叫长安的伟大城市。作为对生活状态描绘的一个形容词,没有人会不喜欢长安。不是在西汉开国很多、很多年以后,一个名叫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国际盛会在古时的长安、今日的西安举行,其主题词之中,便有“天人长安”之谓吗?天长安、人长安、长安长安;作为梦想,从古到今,长安,一直都是人类不曾改变的美好生活追求,而作为西汉首都的这个城市,长安也果真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千古不朽的灿烂辉煌。西汉以后,新莽、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初这10个王朝,依然以汉长安城为首都,在这里不间断地演绎着有声有色的历史活剧。直到公元582年,隋文帝杨坚命宇文恺在其东南侧营建新都大兴城(即后来的唐长安城),汉长安城才不再继续充当国家的政治中心,并逐渐衰落、破败,成为一处埋藏着丰富文化遗存、足以让人一唱三叹的历史遗址——立足于此,来审视作为西安市治下的一个行政区划的未央,真是绝不可以对其有半点儿小觑!
在中国历史上,可以和大汉比肩的朝代,还有盛唐,而唐都长安城里赫赫有名的“三大内”之一的大明宫(其它两个是太极宫和兴庆宫),其遗址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也位于如今的未央区境内;这就是说,从汉到唐,许许多多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和长久的历史进步,曾发生过或大或小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就曾经存在于未央区的这块土地之上,其中有不少已经构成了观念形态的文化,对今天的现实继续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时,必须重视对传统文化中属于精华的那一部分的继承与弘扬,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具体到西安,我们在对这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进行发掘、梳理、甄别、选择时,恐怕没有人会轻视、甚或忽略未央区这么一块宝地吧!愚以为,有关方面编辑《名人看未央》一书的初衷,应该也是缘于此。
更何况,未央区不但有久远厚重的既往,还有日新月异的今天,所有这些,理所当然地会吸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而学者、文人用他们在这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结构出长长短短的文字,亦属顺理成章之事。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的目录,并选读了部分文章,其中第一辑文章的作者,几乎全部都是我省历史及文物考古界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顶级专家。他们以自己的丰厚学养和独到眼光,着力于稽古钩沉,发微抉隐,认真再现历史真相,让不少早已逝去、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人旧事,重又真实而鲜活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特别让人感叹的是,在他们之中,还不乏以文学笔法来烹文煮字的高手,比如何正璜先生,很多年以前,她写于民国时期的一些考古题材的精美散文,就是我学写文章的范本,这一次拜读先生被收进此书的几篇大著,依然是如坐春风,获益匪浅。至于本书第二辑文章的作者,则大都是省内外活跃在当代文坛上的文学作品写作者,他们的人生经历、知识结构,以及取舍素材的标准、结构作品的方式、铺排文字的风格,当然与第一辑文章的作者迥然有异,但敲击键盘时更加感性的他们,在写人叙事的同时,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坦露自己在情感、以及理性层面的感悟,这使得他们的文字有着文学作品所特有的烟火气、人情味和感染力。两辑体例不同、风采有异的精彩文章组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史久远、积淀深厚、生机勃勃、前程美好的未央。善哉此书,功德无量,掩卷沉思,对《名人看未央》一书创意者、策划者、编辑者的敬意在心中油然而生,匆匆草此,是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