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画家和一种民间工艺不期而遇

标签:
文化 |



当一位画家和一种民间工艺不期而遇
商子雍
认识李福堂先生的时间不长,大半年前,是春节前夕,我们单位老干处的王平处长陪同他造访寒舍,说是准备召开一个有关棉絮画的文化沙龙活动,要我出席并讲几句话。对棉絮画,我一无所知,不好冒然答应,但也不能一口回绝,只好表示,等看了作品以后再说吧!随后没几天,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大家都只好宅在家里避灾,沙龙的事儿也自然搁浅,没了下文。
一晃大半年过去了,疫情总算趋缓,此前不得不搁浅的事儿,也理所当然地再被提起,中秋节前,又与李福堂先生接上了头,是和王平处长一起去他家里看画,大开眼界。还获赠了一本李福堂先生的大著《无悔人生》,是记载他77年人生历程的回忆录,读后大受感动!
李福堂先生1943年出生在宝鸡市治下的凤翔县,小我一岁,出身农家、且不幸有着富农成分的他,初中没读多长时间即辍学谋生,凭借缘于热爱自幼练就的绘画本领,在剧团绘制布景,“文革”中曾蒙冤入狱,先后在宝鸡、延安服刑5年,1975年出狱留在延安就业,1979年才彻底平反。尽管遭此厄运,但李福堂先生仍努力奋进,自强不息,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通过向一位河北老艺人学习,把一种较为简陋的民间工艺棉花画,提升为有着鲜明特色和较高水准的棉絮画。经过40多年的殚精竭虑,如今的李福堂先生,在中国画和棉絮画领域里,成就均卓尔不凡矣!
匆匆读过《无悔人生》,感慨良多,禁不住用电脑敲出如下话语:当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和一位有才能、有追求、有毅力的艺术家不期而遇,其结果是二者皆前途无量也!
10月3日,应邀参加“中国棉絮画艺术与非遗产业创新发展的对话”,在活动的前半部分,围绕着李福堂先生和他的棉絮画,做了发言;活动的后半部分,在李福堂先生和4位嘉宾发言以后,我又做了总结发言。
见到了好多位老朋友,非常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