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牛年夜饭营养点评》后记

(2019-07-08 13:03:14)
标签:

文化

《最牛年夜饭营养点评》后记

《最牛年夜饭营养点评》后记

商子雍


在现代社会里,媒体的功能应该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之一,便是为提升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提供有效的文化服务。

至于民众物质生活的具体内容,则无非衣食住行四字所概括矣,其中排在首位的,当然是食。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人,从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对食物的摄取,此之谓以食养生。并且,这种摄取,要终其一生,一直延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谁都懂得,唯有食物,才可以让弱小的生命慢慢强大、才可以让强大的生命永久健康,这叫以食养生;更可以让健康的生命岁月绵长,这叫以食养寿。故而,典籍中才有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民间俚语中谈及中国人的开门七件事,是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的哪一件,不是与食有关呢?

食材的取得,早期社会通过采摘、渔猎,现代社会则更多通过种植、养殖,是一种物质生产,这当然不是媒体的任务。媒体在食这个方面要做的工作是,努力帮助民众在“吃什么”和“怎样吃”这样两件至关紧要的事上,不断开阔眼界、逐渐加深认知、有效提高技艺——我称之为文化服务。

原始社会时代的人类,在“吃什么”这个问题上,无疑是经历过许多曲折、甚或付出过极大代价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当年神农氏冒着生命危险品尝的,既有药材,也有食材,也因此,他才既被尊为药王,也被尊为五谷王。并且,中国人(以及整个人类)为解决“吃什么”这个问题所进行的努力,在神农氏以前就已经开始,在神农氏以后也从来不曾停止。现代社会里,媒体把这个方面的资讯及时、准确地提供给受众,是应尽之责,也是在继承和弘扬一种文化传统。因为,在没有报纸、广播、电视之类传播手段的旧时中国,有良知的文化人,也曾通过书籍这么一种纸质媒介,在这件大事上进行过不懈的努力。比如明代,江苏高邮有一位颇具良知的文人,名叫王磐。正德、嘉靖年间,江淮一带水旱灾频发,灾民靠采食野菜苟活。王磐深恐灾民误食有毒的野菜危及生命,便精心编著了一本图文并茂的《野菜谱》行世。书中,还由一位名叫滑浩者,给每一种入编的野菜配了一首诗。这样一本指导人们“吃什么”的书籍,曾拯救了多少在饥饿中苦苦挣扎的生命,不能不让人顿生感恩之心!

不过,“吃什么”,只是帮助判定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以及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的一种实践活动。前者可以使得人类能够达到安全填饱肚子这么一种较低层次的饮食目的;后者则是为了保护珍稀的动植物资源。而“怎样吃”,则是在对不同食材的不同特性充分而深刻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选择、搭配,再经过恰如其分的厨房加工,以便能在对食材的营养成分尽可能较小损害的前提下,使其成为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让人在尽享舌尖美味的同时,也获得尽可能好的养生效果——这,才是人类饮食的较高境界。

为达到这种境界尽心尽力的人群,分布在我们这个社会的各个行业,陕西电视台生活频道,则是在陕西地区的众多媒体中,最早倾全力打造以普及餐饮文化、介绍先进厨艺、丰富大众餐桌为目的的节目,他们每天播出一期、每期介绍几个精美菜品或小吃品种的“好管家”,是广受百姓追捧,多年来收视率居高不下的金牌专栏,特别是每年春节前,经过在全省城乡广泛选拔以后,近百名选手(以来自百姓家庭的厨艺达人为主,也有专业大厨加入)登上荧屏比拼,经由烹饪大师、营养专家、文化学者组成的专业团队现场评选,最后确定四凉、八热、一汤、一主食的当年最牛年夜饭榜单。平时的“好管家”,是家庭厨房的掌勺者提升厨艺的日常课堂,而岁末的最牛年夜饭,则是民间厨艺高手展示才能的精彩舞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管家”、以及它的春节特别节目最牛年夜饭,对大大丰富三秦百姓家庭餐桌的品类、并有效提升其水平,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人类在“吃什么”和“怎样吃”这样两个问题上提升境界的努力,是永远不会停歇的。现在,陕西电视台生活频道联手西安市中心医院及陕西省营养学会,以曾担任过最牛年夜饭评委的相关专家为主组成团队,从历年入选最牛年夜饭榜单的众多菜品中,遴选出113种编辑成书。出版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记录最牛年夜饭的不凡业绩,让民间厨艺高手的名字和他们制作的精彩菜品,通过纸质读本更广泛流传,从而更好的普及厨艺和营养知识、服务大众。书中的每一道菜品,不但有所需主料辅料、制作流程的介绍,而且还有从营养价值、年夜饭特性等方面所作的点评。一书在手,既可以当成学习厨艺、了解营养知识的教材,又能够作为优化饮食文化境界的读物。从身、心两个层面帮助黎民百姓提升健康水平,善此书,真是功德无量!

是为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