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陵的奇石和油饼

(2018-11-25 12:34:02)
标签:

文化

本文发表于2019年2月22日《陕西日报》

高陵的奇石和油饼

商子雍

 

 细细铺排高陵的可圈可点之处,那无疑需要写一本厚厚的大书。但如果要问:高陵的什么物事最早打动了我,以至于让我历久难忘?答案是:奇石和油饼。

 说起来是十几年前的旧事了,经朋友辗转相托,我为高陵人薛江南先生收藏一块长和宽都超过了1米,高则接近半米,重量达880公斤,名曰“神龟”的奇石撰写了一则赏析文字其中有言:要知道,它本来只是一块虽则奇崛伟岸、却也平凡朴实的石头,是谁在冥冥之中百里挑一地选中了它?是谁把它放置在广西都安那条流淌不息的红水河中?于是,它漫长的孕育过程得以开始。很多年前,曾在一本书里读到如下故事——有人问雕塑家:雕塑难吗?雕塑家回答:不难,拿一块石头来,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红水河正是用自己那把貌似柔弱、实则锋利的雕刻刀,经无数个日出日落,历无数个冬去春来,不需要的部分一点儿一点儿地去掉,需要的部分一点儿不少地留下来。最终,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出落成一只生机勃勃的神龟。再下来,神龟被有缘者发现,神龟和有缘者亲近,神龟成为我们这个喧闹世界里的一员。这一段文字所表述的,是我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仰慕、乃至敬畏之情。后来,薛先生筹建奇石博物馆,“神龟”实至名归地成为镇馆之宝。

 在高陵的奇石博物馆里,有浓缩着历史的化石、有堪称稀世珍宝的矿石,但我最喜欢的,却是像“神龟”这样天然生成的奇石。面对着那些千姿百态、神采奕奕的石中奇葩,脑海中常常会浮现出水滴石穿这么四个字。貌似柔弱的水,由于它的矢志不渝、由于它日复一日的不懈劳作,竟然能生发出如此强大、如此神奇的力量!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这当然说的极是。但换个角度来解读:以始终不渝的柔弱之力,把粗粝的顽石雕琢成让人惊叹的艺术品,这样来认知水,我们同样必须服膺它的“上善”!

 奇石是大自然在不经意间展示出来的无以伦比的创造力,而发现奇石、并对其进行包括命名在内的恰如其分的提升,则需要人的眼光、人的品位。这就是说,只有当自然的力量和人的力量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块石头上的时候,这块石头才能够脱胎换骨、成为有着文化内涵的奇石。这样的奇石,不管是置身于博物馆的厅堂、抑或安放在收藏家的案头,都会焕发出让观者深受感染的艺术魅力。比如前面我提到的那尊“神龟”,每一次来到奇石博物馆,我都要围绕着它徘徊、沉思,而第一次面对“神龟”归来(那时还没有奇石博物馆),我为它所写的文字,是这样结尾的——

 面对神龟,我想起了两个与龟有关的故事。

 一个载于《史记》,太史公曰:“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龟,坚忍顽强的生命!

 另一个流传于坊间,说是有一只老龟被人放生十几年后,辗转几省,越海穿江,又找回了这户施善人家——龟,懂得感恩的生命!

 忽然又想起2003年2月,我从台北出发去花莲拜谒证严大师。一路上,台湾朋友向我介绍大师的行藏,我听到最多的两个字便是“感恩”。在花莲,我参观了大师创办的慈济医院,我感受了大师的清苦生活,我顿时明白,证严大师之所以伟大,在于她对天地、对民众,怀有深深的感恩之心.

 红尘滚滚多愁苦,你必须要坚忍顽强;天地茫茫有大德,你不能不懂得感恩——龟能够这样,人岂可不如此!

 说过了奇石,再来讲油饼。

 说来有趣,与奇石博物馆连为一体的那家“老磨油饼”(如今已成为高陵的餐饮名店;能把一款普通的关中小吃做成了品牌,不易),在筹建时,我也曾为其写下一则题为《老磨油饼简介》的文字。前一向,在网上与陕西师大文学院朱立挺教授的一篇文章不期而遇。和陕西餐饮界的几位大咖品尝过老磨油饼以后,朱教授在文章中写道:“商子雍先生是美食家,他的描写油饼的文字写尽了我们此时的感受。是这样吗?在电脑文件夹里搜寻,已经找不到那篇简介了,但想来我所写的,无非是夸赞高陵的面好、油好、人更好,好人用好面、好油精心制作的好油饼,顾客大快朵颐之后,当然会连声夸好!

 或有人要问:为何要在奇石博物馆近旁开一家油饼店, 难道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吗?对这个问题,当年我只是浮浅地认为,无非是经营者在给游客提供餐饮方便的同时,也让自己多赚一点儿银子罢了。但朱教授介绍说,老磨油饼经营者的应答是:油饼要用好面,好面要用好石磨,油饼与石头当然有着不解之缘。说得真好!缘此,启发我对此做出另一种解读:在大千世界中,奇石与油饼,是诡异的非常态以及朴实的常态这么两种截然不同的物态,来到高陵,来到奇石博物馆,先观赏平日难得一见的奇石,再品尝平生经常亲近的油饼,诡异的非常态和朴实的常态,反差是如此巨大,给人留下的印象当然就会格外深刻。细细回忆,许多年来,“看泾河奇石,吃老磨油饼”,还真是我来到高陵,在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层面倍感愉悦的经历,值得与诸位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