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王学凯家风
商子雍
家风:
和睦邻里,热心公益,乐于奉献,勤俭求知,传承文明。
家训:
孝老育幼,勤俭耕读,乐业诚信,顺承和平。
点评:
先来对家风和家训这两个词做一点儿诠释。
所谓家风,指的是一家或一族世代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也被称作门风。而家训呢,则是家族或家庭对子女教导或训诫的话语。
乍一看来,家风和家训,好像并无二致,分明是一回事嘛!但实际上,二者的内涵,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这么说吧,家训是写在纸上(或挂在嘴上)的行为规范,表达的是一种柔性的希望甚或刚性的要求;而家风,则是对规范认真践行以后,所形成的生活状态。制定规范在前;践行规范、蔚然成风、并世代相传在后。家训和家风的关系,似可做如是观。
在王学凯的家训中,“耕读”二字,让我感慨万千。
中国曾经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从古到今,在以农民为主体的亿万国民中,耕读传家,一直是一种崇高的人生追求。而“耕读”二字,耕是创造财富,读是追求文明。用现代语言来表述,就是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二者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毋庸讳言的是,旧时中国人的读书,有着十分明确的功利目的,即所谓“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读书入仕、读书当官,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曾对此苦苦追求。但在我看来,这也没什么不好。比起世袭当官、花钱买官来,苦读得官无疑要高尚很多。毕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所展现的是平等、是奋斗、是人才向上流动的正当通道。
读书不可能让人人都去当官,但却有可能使大家都在精神层面得到提升。书是什么?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记录着前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任何一个成功的个人、成功的家庭,无不得益于读书,王学凯和他的家庭何尝不是如此!一百多年来耕读传家,到王学凯这一代,老两口老当益壮,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六个孩子风华正茂,个个学业有成。文能化人、书可养人。看来,王学凯优良家风的起根发苗之地,耕读二字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