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2016年2月1日天津《中老年时报》
守护人生起点和终点的人
商子雍
说起来是好几年前的旧事了,一次,我应邀就医德建设问题,给一家大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做讲座。本来,由于笃信亚圣孟夫子之所言“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我是不怎么敢妄登讲坛的,但这一次却应允得很痛快,并且在演讲结束以后十分坚决地拒绝了酬金和宴请——在我的心目中,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是救死扶伤、是为众多百姓解除病痛,倘若我的演讲能帮助他们做好工作,那获益者自然也会有我、也会有我的亲人,赢得这样这样回报,已经太让人满足了,岂敢再图其它!
演讲开始,面对着台下的医生、护士(其中很多还身着白大褂),我心中忽然生发出莫名的激动,于是,情不自禁地讲了一段原先没有写进提纲里的话。
我说:“面对诸位,我心里油然而生的是感恩之情。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是在医院的产房里来到这个世界,又是在医院的病房里离开这个世界。我们所感受到的第一眼温情注视,是你们给予;当我们实现从有限到无限的跨越之时,投来惜别目光的,也有你们。你们的爱,洋溢在我们生命的起点和终点,对你们,我们实在不能不长久地怀有感恩之心……”
在理所当然地赢得了热烈掌声以后,我围绕着药王孙思邈所说的“大医精诚”这4个字,进行了两个小时的阐述。演讲是以如下话语结束的:“诸位的职业无尚光荣,诸位的责任无比重大,面对着人的健康、人的生命,你们的工作容不得有半点儿闪失。你们高尚的医德,你们精湛的医术,就是万千民众幸福和快乐的源头。拜托了,再一次谢谢诸位。”这一席话,同样获得了热烈掌声。
好几年过去了,如今的医务界,医德状况又是怎样呢?前几天整理书房里的杂物,从一张旧报纸上读到一条消息,先是令我瞠目结舌,继则让我痛心不已。消息说:一位孕妇在一家医院接受剖腹产手术。孩子生下来后,她的左侧输尿管下段被误缝了数针,为此,不仅进行了二次手术,还反复出现尿路感染,不得不坐着睡了半年,很长时间里下床须要人抱。而医院对此却声称医学上的东西很难说,医生不负任何责任,他们甚至还扬言:“如果要怕就不要生孩子,不要动手术。”
天啊,如此毫无人性的冷血语言,难道是出自曾在我们生命的起点和终点给予过深情关爱,以致我们长久地对他们怀有感恩之心的白衣天使之口吗?
让人特别难受的是,这种毫无人性的冷血医务工作者,并非绝无仅有。几年前,我在一家电视台当顾问,参与一档评论栏目的制作。一次,一家医院在抢救一名危重病人时,由于氧气瓶上的管子和呼吸机上的接口不配套延误了抢救,造成严重后果并引发医患纠纷。当我们的记者前去采访时,医院的一位中层负责人竟然发表了如此毫无人性的冷血认知:即使没有这样的事故,病人的最终结果仍无法改变;再者,医学的进步,就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闻听此言,我当时忍不住拍案怒骂:“放屁!”
当然,像上述极端恶劣的丧失医德者,在整个医务工作者的队伍中,仍属非常少的少数,但缘此暴露出来的医疗卫生界在医德建设方面的问题,却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由此又想起了孙思邈。应该承认,孙思邈生活的时代,医疗技术(还有医疗器械以及药品)的发展水平,要远远落后于现代,但那个时候的孙思邈,却具有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不少医务工作者所不曾具有(或不完全具有)的高尚医德,凭借此,再加上那个时代他在医疗技术和药物使用水平上能够达到的高度,孙思邈才当之无愧地成为被万世景仰的“大医”和“药王”。不信请读孙思邈的如下话语::“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天地之间,唯人为贵”,“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 ”
请以孙思邈为镜,来荡涤自己灵魂中对人、对生命的冷漠和无情——不仅医务工作者必须如此,包括我在内的各色人等,也应该这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