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抑或不让

(2014-09-15 13:58:40)
标签:

杂谈

本文发表于2014年11月10日《西安日报》、11月26日天津《中老年时报》

让,抑或不让

商子雍

 

温良恭俭让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当然,革命者在揭竿而起之时,可能会对这样的说法大不以为然,甚或还要横加挞伐。但对一个不需要“造反”,应该、并且可以通过民主方式、法制方式,来料理国家大事、化解社会矛盾的国度,良善、谦恭、礼让这样一些行为准则,不就是髙到庙堂、远至江湖的各色人等,都必须恪守吗?具体说到公交车辆上给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这本来应该是一种社会常态,但眼下,却成了一个令人困惑的哈姆莱特式难题。让,抑或不让?街谈巷议之中,好像很难得出统一答案。

我对在公交车辆上对弱势人群施以援手的让出座位者,一向怀有深深的敬意。要知道,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总会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放纵自己,这是一种难以克服的人性弱点。所以,身处公交车辆这么一个全是陌生人的环境,在无论善行还是恶行,都不会对自己在家庭、在工作单位的形象、利益带来影响的情况下,能把坐着的舒适让给别人,中国传统文化中,称这种精神为慎独,是一种很高尚的境界。

不过,如此表述,也不是认为必须不分青红皂白的让座。拿我自己来说,就有过不让座位的经历,并且,这种不让,在我看来绝非恶行。

那是在锦园小区站等800路回家。和我一起等车的,有一对年轻夫妻和他们两三岁的孩子。等车时,孩子一直由人高马大的父亲抱着,但上车时,孩子却交给了娇小柔弱的母亲。车上空位不多,我坐了一个,孩子的父亲也坐了一个,母亲则抱着孩子站在离我的座位不远处。对这种太过“精明”的人,我当然要摆出一副“冷血”面孔,根本不去理睬。过了一站,身后的一位中年妇女起身让座,我毫不犹豫地出手阻拦:“您继续坐,孩子爸爸在那儿空手坐着呢,轮不到咱们献爱心……

更让人不能容忍的逼人让座者,是那些暴力倾向严重的老年人,媒体披露的此类恶劣行径不少,我本人也曾经目睹。一次,从太白路立交站坐16路进城,在边家村站,一位刚上车的老头儿对着一位身背沉重书包的女孩子大嚷:“让开让开!”没等女孩子反应过来,他已经拽着一只胳膊把人家拉离了座位。至于如此吗?旁边的乘客同声谴责,针对的不是没有及时让座的女孩子,而是蛮不讲理、为老不尊的老头儿。

当然,像这种为了公交车上的一个座位这么一点儿蝇头小利,便呈现出暴力倾向的老年人,为数不多,但他们对尊老爱幼这种社会良俗的巨大破坏力,却是不容小觑。也因此,在继续赞扬尊老、礼让等美德的同时,对那种为老不尊的人和事,大声抨击几句,同样十分紧要。因为,如果对这种恶劣现象不及时遏止,任其蔓延,总有一天,老年人会成为一个让人厌恶的群体,尊老之风,当然就会烟消云散。正是着眼于此,作为一个已过古稀、并且几乎天天都要乘坐公交的年长者,我想对老年朋友进如下之言:咱们不是经历丰富、见多识广吗?那水平也应该稍稍高一点儿嘛!西安的公交,这些年来虽有长足发展,但仍然是一个“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所以,我们乘坐公交,就应该有“站”的思想准备。更何况只要身板还硬朗、腿脚还灵便,又是三几站的近路,按医生的话,多站站比总坐着要好;当然,一定要注意脚站稳,手抓紧。如果路远,又有人让座,也不妨去坐,只是别忘了诚恳地道一声谢。如果没人让座呢?那就好好站着,千万别心生愤愤。要知道,有时候年轻人在公交车上没给老年人让座,其实与道德关系不大。想一想你那些早出晚归、挣钱养家的儿女,想一想你那些考试压力山大、书包日渐沉重的孙辈,对不曾给你让座的年轻人,可能就会多了一点儿理解和同情——大家都不容易啊!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希望公交车辆上的各色人等,能够换位思考,能够加深理解,能够和谐相处。我特别厌恶的,是那种自以为“立场正确”的文章写手,面对少数老年人在公交车辆上表现出来的暴力倾向,不好好说人话,反倒抡起“不让座反而理直气壮了”的道德大棒,吓唬老百姓。其实,提升中国的公共交通水准,关键在于加大政府投资,同时提高管理水平。道德规范当然也不可或缺,但必须面对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各个年龄层次的人!政府担负起应负的责任,各个年龄段的人也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公交车上和谐局面的形成,想来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