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对比说裁判
(2014-06-23 06:50:16)
标签:
体育 |
本文发表于2014年6月23日《西安晚报》
今昔对比说裁判
商子雍
我以为,电视时代的足球裁判,对他们的前辈,即前电视时代足球裁判的工作环境,一定羡慕不已。
那个时候,球场上没有大屏幕、没有慢动作回放,对坐在看台上的观众来说,眼前发生的一切,都是一旦过去,便不存在。现场以外各色人等对比赛情况的了解,则主要依赖报纸及电台记者的书面或口头描述;当然,图片也有,但那仅仅是对比赛过程中极有限时空的再现。在这种情况下,足球场上进攻的球员是否越位、射出的皮球是否越过了球门线、球员在对抗中动作是否“干净”……在裁判做出裁决以后,他人是很难质疑的。倘若非要说三道四,人家会问:难道你比裁判离事情发生的地点更近、因而也看得更清楚吗?你能不能拿出足以证实裁判确实错判的证据呢?答案都是否定的。所以,对前电视时代足球裁判的工作状况,可以用如下话语来概括:错判肯定多有,是非无法说清。
电视时代的情况则相反。十几、乃至几十部摄像机的镜头,从不同的位置、角度紧盯着那块不大的绿茵场,球员、还有裁判的一举一动,都被记录得清清楚楚;一旦发生了进球、严重犯规、以及其它什么观众感兴趣的事儿,球场里的大屏幕,还有千家万户的电视机荧屏上,立即就会出现从不同角度拍摄下来的那个场面的慢动作回放……科学技术发展到这个份儿上,发生在绿茵场上的大事、小事,还有哪一件说不清呢?本来,随着足球运动的整体进步,裁判员的水平也肯定在不断提高,但在球迷的感觉中,好像远非如此。缘何?就因为电视时代的绿茵场上,比赛结果虽不能更改,裁判错误已无法隐瞒。
四年前,英格兰队兰帕德的进球被判无效的冤案,催生了门线判定技术的使用;今天,更大的波黑蒙冤事件,能不能加快足球裁判规则的进一步完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