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宝珠印象
(2014-04-27 18:56:30)
标签:
文化 |
臧宝珠印象
商子雍
臧宝珠是成功的民营企业负责人,企业成功背后的诸多艰难,我不曾经历过,却能够想象出来。臧宝珠是九三学社成员,还是新城区政协委员,这说明她不是那种一门心思去创造财富的商人,而是有着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臧宝珠还先后担任西安对外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的执行会长和会长。谁都知道,操持这样的民间社团,是一件劳神、耗人、还得花钱的苦差事,但臧宝珠和她的一帮子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但乐此不疲,而且成绩斐然……臧宝珠还是一位极富生活情趣的睿智女性,曾小有几分得意地告诉我,她的古筝演奏拿到了八级证书:“古筝,本来是陪着女儿去学的,但结果自己也爱上了。要不是太忙,不能投入更多的时间,拿到十级证书没问题!”
遗憾的是,我不曾聆听臧宝珠的古筝演奏,但有幸的是,我有机会见识了她在另一个艺术领域里的才能——臧宝珠是一位相当投入的丹青爱好者,她笔下最爱描摹的对象,是竹。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松、竹、兰、梅是四种有着特殊精神意义的植物,特别是竹,自古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认为:竹子坚强,不管风吹雨打还是严寒烈日,都是身板挺直。青青郁郁;竹子“虚心”,不论山野巨竹还是房前青枝,都是空心如一,从不妄自尊大;竹子有“节”,从笋苗破土到翠枝凌云虽历经酷暑严寒,却始终竹“节”不变……在中国人的意识里,竹已经被人格化了,赞美竹的坚强、“虚心”、有“节”,其实是在借物言志,表达自己认可的人生价值。也因此,历朝历代以竹入诗、入画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其中的出类拔萃者亦为数不少,这种丰厚的文化积淀,无疑是给后人既提供了杰出的范本、也树立了难以逾越的标杆。
臧宝珠是业余丹青手,但她的画竹,却让我感到是在努力追随清代大文人郑板桥“删繁就简,提炼精髓”的画风。我问臧宝珠:“您常读郑板桥的作品吧!”她没有正面回答,却顺口吟出如下的七言四句:“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笔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我笑了,不再多说什么,继续观赏臧宝珠的作品。忽然想起郑板桥的一段“竹论”:“盖竹之体,瘦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千霄,有似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由此可知,郑板桥的画竹,是缘于他的爱竹,四十年画竹不辍,是因为画家有着移情予物,托物言志的强烈冲动。臧宝珠显然也是如此。她笔下的竹,倘若着眼于技法,无疑尚有可挑剔之处,但臧宝珠分明也在努力地不但为竹写形,亦在为竹写神。豪迈凌云,是竹之形也;瘦劲孤高,是竹之神也。联想到臧宝珠在现实生活的作为和言谈,她笔下的竹,真是让熟悉她的人感慨万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