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人跌倒了,有孩子来扶

(2013-11-25 17:51:51)
标签:

杂谈

本文发表于2013年12月2日《陕西日报》

老人跌倒了,有孩子来扶

商子雍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面对一位在街头不慎跌倒的老人,扶,还是不扶,似乎成了一个无解的汉姆莱特式难题。不扶,有悖扶危济困的道德规范;扶呢,万一遇上那种讹人的主儿,则会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这种担心成为虽不是太大、却相当突出的社会问题,好像是缘于2006年11月20日的一个小小意外。

     那一天早晨,南京有一位徐姓老妇人在街头跌倒,老妇人称送自己去医院的青年彭宇是肇事者,而彭宇则说自己是热心助人,并不曾撞倒老妇人。在缺乏旁证的情况下,事情的真相好像还真的无法还原,而我,也并不认为对彭宇的话,就一定要全部相信。但让人愤懑的是,一位王姓法官在一审判决彭宇须负担徐姓老妇人40%医疗费(4万多元)时,竟发布了这样一通混帐透顶(恕我爆了一次粗口)的判词:“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而可以自行离去,但彭宇未做此等选择,他的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在庄严神圣的法律文书里,公然把面对跌倒的老妇人不理不问的行径说成是合情合理(也就是所谓的不“与情理相悖”),这么一来,法律不仅不承认道德,而且还进一步对有道德的行为提出质疑。这样的荒谬判词,尽管理所当然地遭到舆论的猛烈抨击,但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无法挽回,整整7年过去了,依然是不少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样的后果,恐怕当年那位胡说八道的法官,也是始料未及。不是吗?也恰恰是在彭宇案发生以后,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不慎在街头跌倒的老人得不到路人救助,有的还造成悲惨后果的事件。你能说,所有这些,和那位法官的歪理邪说毫无关系吗?

 当然,面对一位在街头不慎跌倒的老人,愿不愿扶是道德问题,敢不敢扶是勇气问题。不愿扶和不敢扶这两种现象,在古今中外任何体制的社会中都有存在,今后肯定还要继续存在下去,但却绝不是社会道德的主流,也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一个、或几个彭宇式的事件,就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产生怀疑。不过,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传统文化中和优秀并存的,还有糟粕。1933年6月12日,鲁迅先生曾写有《经验》一文,其中言道:“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于高兴的人尽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为什么会如此?鲁迅说:因为“救急扶伤,一不小心,向来就很容易被人所诬陷。”这是一代一代中国人的“经验”所得。联想到流传久远的坊间俚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再面对鲁迅先生笔下记述的存在于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冷漠,在经历了近80个冬去春来、近80次花开花落以后,居然依旧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的现实,我的心情无比沉重。

尽管心情无比沉重,但我也一直认为,没有人能抹煞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有的扶危济困之类的优秀基因,并且,即就是在道德滑坡的今天,扶危济困的精神依然在民间有着广泛存在。前不久,分别发生在广东汕头和四川达州的两件事,就让人多有感慨。在汕头,两位中学生救援酒后骑电单车摔倒的老人,在达州,三个小孩扶起不慎跌倒受伤的老太。媒体上,不断有人喋喋不休地对民众耳提面命:在去扶跌倒的老人以前,一定要注意自我保护,比如,看看现场是否在监控范围之内,如果不在,那就要找好目击证人,最好能请人录像……但我注意到,孩子们去行此种善举时,好像并没有那么多的瞻前顾后。你可以说他们“不成熟”,但我更愿意认定,他们的这种行为,才是人的良知的正常反应,反映出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的强大生命力。老人跌倒了,有孩子来扶,中华传统文化中那些好的东西,就应该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不幸的是,两起事件中,孩子都受到了诬陷、甚或敲诈;有幸的是,这一次法律没有胡说八道。由于学校的积极介入和公安机关的认真调查,汕头的两位同学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被他们救助的老人也承认了错误。另一件事则比较复杂,公安机关虽认定被扶老太及她的儿子诬陷且敲诈,给予行政拘留和罚款处分,但当事人不服,提起申述。这也好,就让这件事暂时离开道德评判,收归到法律框架当地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法律援助机构也不妨伸出援手,以便能最终给善与非善一个公正的裁定,给民众一个公平的交代。廓清责任还原真相,唯如此,对匡扶社会正义、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才可以提供强大的正能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