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的故事(下)
(2013-01-27 19:59:38)
本文发表于2013年1月27日《西安晚报》
面条的故事(下)
——“咥在西安”专栏之十六
商子雍
尽管历史和史书常常是多有差异、甚或大相径庭的两回事儿,但上个星期讲的三个故事,总还是被记载于典籍之中,不是我在此信口胡说。而下面要讲的故事,则是我从香港资深报人、作家、美食家薛兴国先生的《吃一碗文化》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中读到,其真实性如何,在我看来,实在是很难说了!
薛兴国先生说武则天是山西文水人,这没错;又说她14岁的时候被选为才人要进入唐宫,这也没错。薛先生接着还说,入宫以前,武则天“要和她的情人常剑锋离别。山西以刀削面著名。她和常剑锋自然去到时常光顾的面店。也许是离别令她魂不守舍吧,因此滚热的面竟然烫伤了她的舌头。常剑锋一见,便把热面端走,并且说如果面是凉的就好了。武则天一听,大感兴趣,于是便和店老板合力制作了一碗又酸又甜、且麻且辣的凉面出来,武则天吃后高兴得拥抱着常剑锋,大叫:‘太好了!太好了!’店老板一看,就说不如把面叫做夫妻凉面吧!”挺有趣,但也仅仅是有趣而已。
据我所知,学界对武则天的出生地,一直存在着长安和广元之争;但对武则天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广元度过,好像并无异议。那么,武则天究竟是从什么地方动身去长安入宫,出任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呢?就算薛兴国先生的从山西文水动身的说法无误,但在当时的山西乃至中国,绝对不会有刀削面这么一种美食存在,却是不争的史实。薛先生不是史学家,但有着“资深报人、作家、美食家”头衔的文化人,行文如此随心所欲,无中生有,怕是多少有点儿不足为训吧!
至于武则天14岁即有情人亲密相伴之事,我们倒不妨姑妄听之。“食色性也”是一种人生常态,但人和人在食、色这两个方面兴趣的高低、能力的大小,则存在着差异(甚至是很大差异)。野史杂书之中,不乏武则天直到晚年,也就是七老八十之时,仍旧“性”趣盎然的记载。既如此,她老人家为什么不可以比常人早熟一些年、甚或早熟许多年呢?当年孔夫子曾有“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的坦然自白,那么,面对着性欲和性能力超强的武则天,我们叹一声“吾不如”,也就算不上什么跌价掉份儿的事儿。
倒是李隆基和武则天性爱经历中的相似之处,让我慨然。前者以年过花甲的衰老之躯,公然霸占二十几岁的儿媳妇;后者身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却和太子李治偷情鬼混,最终还被“子承父业”地收编。一个朝代里竟然出了两个这种“晚上精神不文明”的乱伦帝王,无怪人们对这个朝代要以“脏唐”相呼了!
越扯离面条越远了,还是把话头拉回到正题上来吧!
在薛兴国先生杜撰的那一则故事中,武则天登上女皇宝座以后,每年生日那天,一定会让御厨做一碗夫妻凉面给她吃,直到逝世。似乎挺感人,可惜系子虚乌有。不过,在唐代,真实的面条故事也有,上个世纪80年代末(也许是90年代初,记不清了),日本国香川县赞岐面条研究会组团来西安访问,我参加了一天的接待活动,不但吃到了日本朋友用他们从日本带来的食材当场制作的美味面条,而且还被日本朋友告知,他们国家的面条,是由唐代在中国长安青龙寺学习佛法的日本和尚空海引进的。另外我还知道,早在13世纪的元代,世界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来中国游历后,把面条的制作技艺带回了意大利。如今风行全球的意大利通心粉,就是在中国面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理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较大贡献,在面条上、在饮食文化方面,亦是如此。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