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物汤饼?
(2013-01-13 07:45:15)
标签:
文化 |
本文发表于2013年1月13日《西安晚报》
何物汤饼?
——“咥在西安”专栏之十四
商子雍
倘若以“何物汤饼”这么一个问题,在街头随便找十个人发问,保守估计,给不出正确答案的,应该占到一半以上。但如果向他们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面条”呢?恐怕大家都会会心一笑,尽管用文字给面条这个物事作出准确而简洁的定义,其实也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儿。
之所以说“挺不容易”,是因为连权威辞书上对面条的诠释,虽则还算简洁,但在准确上,却绝非无懈可击也!家里的几本辞书,包括我常用的《辞海》和小孙女常用的《新华词典》,皆不收面条一词。唯一对面条作出诠释的,是《现代汉语词典》,释文是为“用面粉做的细条状的食品”。在我看来,其中这“细条”二字,便太不确切矣!事实上,面条的外观是既有圆柱形的或粗或细的条,也有长方形的或宽或窄的带,状绘市井民俗的俚语“西安十大怪”中,即有“面条像裤带”之谓。而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有关诠释,岂不是要把深受西安人喜爱的那种又宽、又长、又筋道,因而特别有嚼头的“裤带面”,排除在面条家族之外吗?不妥不妥,在我看来,西安人怕是很难认可这样的释文吧!
把话头再扯回到文章的题目上来。开宗明义便提出“何物汤饼”之问,紧接着又罗罗嗦嗦说了半天面条,再笨的人也能猜到,汤饼和面条之间,怕是有着某种干系吧!不错。汤饼者,魏晋时期(甚至更早一些的东汉、西汉时期)面条之称谓也!
在魏晋时期,五花八门的面粉制品,诸如笼上蒸的蒸饼、炉中烤的烤饼、锅里煮的煮饼(也就是汤饼),已经是相当的丰富多彩了。当然,这种丰富多彩还真是来自不易,曾经历过数千(甚或更多)年的艰辛发展,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和智慧。具体来讲,从最早的采集到后来的种植,从只知道生吃到懂得用火以后的熟食,不都是人类烹饪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飞跃吗?不过,最早的熟食(这里只针对粮食而言),想来只能是“爆米花”式的初级加工,只是到了面粉加工技术出现(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最早的石磨,是在春秋时期出现。不过也有人指出,河南省永城县的造律台,曾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石磨),以及制陶技术的逐渐成熟(更不要说这以后铜制、铁制炊具的出现了),五花八门的面粉制品,才有可能出现。东汉人刘熙所著《释名
今天,咱们只来说汤饼——在前面说到的《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