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勃勃的《早8点》
(2012-12-07 08:35:43)
标签:
文化 |
生机勃勃的《早8点》
商子雍
一转眼间,退休已经10年了。10年里,由于诸多社会兼职还没有全部卸光,由于还在几所大学和几家主流媒体分别担任客座教授和特约评论员,所以仍须东奔西走、仍须和各种交通工具打交道。
在西安地铁开通以前,我外出时多乘坐公共汽车。几年前,曾写过一篇题曰《我有一张公交LC卡》的文章,其中有言:“如今,我是公交IC卡的忠实消费者,经常在西安‘一卡在手,东奔西走’。”或有人问:东奔西走坐公交,那南来北往呢?答曰:那个时候南来北往也坐公交,而现在就不同了,乘坐地铁是我南来北往的首选。
据我所知,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63年出现在伦敦,只不过那时的地铁用的是蒸汽机车,乘坐条件当然极不理想。1890年,也是在伦敦,第一条电力地铁问世。而在中国,1969年北京有了地铁。2011年9月16日,西安的第一条地铁线路开通;西安,成为了中国第14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地铁是目前最先进的城市交通系统,与之相适应,它必须拥有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卓尔不群的文化理念。西安地铁报《早8点》应运而生,在我看来,它既是地铁管理机制中的一个环节,也是展示地铁文化的一座平台。早8点,是一天里开始呈现出勃勃生机的美好时辰,沐浴着早8点的明媚阳光,拥抱着早8点的阵阵微风,乘客们步入地铁站,迎接他们的,不但有宽敞整洁的展台、和蔼可请的笑脸,还有《早8点》疏朗大气的版面、简约醒目的标题、多彩多姿的内容……早8点,在西安地铁的车厢里,或匆匆披阅,或细细品读《早8点》的乘客,常常会让你砰然心动,因为,这样的画面所展示的,是西安人的文化品位,是西安城的勃勃生机。
作为一介退休老者,我不可能天天与《早8点》亲近。但一年来断断续续的阅读,却使我感到这份报纸的编辑,对自己服务对象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资讯需求、乃至阅读趣味,都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和相当准确的把握。毋庸讳言,一份在地铁沿线免费发放的报纸,《早8点》必须得到企业的有力支持,但获得这种支持的前提,是必须被乘客青睐。无疑,《早8点》正在这样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们的努力也正在得到回报,
早8点,一天里开始呈现出勃勃生机的美好时辰。
《早8点》,一份正在显示出勃勃生机的年轻媒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