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钉盘子锔碗

(2012-10-04 16:15:38)
标签:

文化

 

本文发表于2012年10月10日《西安日报》、12月1日香港《大公报》

钉盘子锔碗

——“西安民俗记忆”专栏之二十二

商子雍

 

   曾写过一篇题曰《买瓷器》的短文,开宗明义便言道:“我一直有这样一种观念,人世间一切珍贵的东西,几乎无一例外是美丽而易碎,比如爱情、比如瓷器……

今天咱们不讲爱情,专说瓷器。

既然瓷器易碎,那我要问的是:瓷器碎了怎么办?

搁现在,处理的方法再简单不过了:扔进垃圾箱便是。

但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情况则完全有异于如今。不小心打碎了在当时属于高档生活用品的瓷器,只要不是碎到粉身碎骨的程度,殷实大户如何处置这里不说,一般人家,是绝不会将其丢弃,而要请人拼接修理。那个时候市井的七十二行里,就有承接这一类活计的行当,称之为钉盘子锔碗。

印象中,旧时西安以钉盘子锔碗谋生的锔活儿艺人,几乎都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招揽生意,那一声声“钉盘子锔碗”的悠长吆喝,是我儿时记忆中最感亲切的市声之一。

观看锔活儿艺人钉盘子锔碗,也是我儿时最感兴趣的一种文化享受,甚至生出过故意把家里的瓷器打碎,以获得观赏机会的“恶念”。不过,要让瓷器碎得恰到好处,尤其是要保证它不会“粉身碎骨”,对一个孩子来说,并非易事,我自忖能力不济,一直没敢尝试

面对着碎成几片的盘子、碗、或者其它什么瓷器,锔活儿艺人显得淡定而从容。他们首先把破碎的瓷片拼拢起来,用线扎缚固定,计算一下该在什么位置打眼儿,做好记号,然后拿出一根尺把长的钻杆和驱使钻杆转动的小竹弓。因为瓷器的硬度很高,普通的钻头是钻不动的,所以,那根尺把长钻杆的一端,肯定是装备着用金刚石做的钻头,也缘此。坊间才有了“没有金刚钻儿,别揽瓷器活儿”这样的俚语。

在钉盘子锔碗的工艺流程中,钻眼儿是最为紧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对眼儿深浅的把握,关系到承接的这件活儿最终完成的质量高低,半点儿也不敢马虎。要知道,钻的眼儿既不能崩掉瓷,也不可钻成通透,还要足以恰如其分地安置锔钉,其中的技术含量还真是不小。钻好眼儿以后,把钉书针形状的黄铜锔钉插进去,手持一把精致的小锤不歪不斜、不轻不重地敲打,使得锔钉牢固地把破碎的瓷片连接成一件完整的瓷器,最后再用石灰膏把裂缝抹平,便大功告成矣!

以上所言,是服务于平民百姓的钉盘子锔碗,除此以外,还有另一种高档的“锔活儿秀”。这种工艺源自清朝的八旗子弟。他们“赏花弄鸟,玩瓷藏玉”,一旦家藏的珍贵紫砂壶失手碰裂,便会找技艺精湛的锔活儿艺人修补。这种锔活儿艺人有能力依据裂纹的走向,用金、银、铜、铁锔钉,锔出一枝梅或几束桃花。经过这一番“化腐朽为神奇”的加工,原本要报废的紫砂壶,就可以身价倍增了。到民国年间,更有一些玩家有意在新紫砂壶中装满黄豆或豌豆,注水浸泡,利用豆子遇水膨胀之力将壶壁撑裂,再请锔活儿艺人锔上金制锔钉。据说,此类人物中的一些,往往还会有镶金牙的嗜好。于是 ,在他们喝茶之时,壶上的金锔钉和嘴里的金牙,就会相映成“趣”了——这也算是当时社会的一道风景吧!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使得不少美好的东西离我们远去,其中就有锔活儿艺人的精湛技艺。当然,钉盘子锔碗中体现出来的节俭精神,我们还是要继承的;至于和当年有钱人玩儿的锔活儿秀”一脉相承,如今的富人中既有郭美美狂晒名包,也有“杨表哥”频换名表,还有某政协委员每天穿不同的欧洲名牌上会大秀时装……虽简单明瞭却毫无技术含量,较之旧时之陋俗“金锔钉映金牙”,似乎更加俗不可耐,让人厌恶!

作者附言:接有关方面通知,我为“西安民俗记忆”专栏撰写的《吼秦腔》和《有趣的轮滑》两篇文章,已经被权威选本《2012中国最佳杂文》(辽宁版)和《2012中国杂文年选》(花城版)分别选入。在此,谨向支持我撰写这个专栏的西安日报、陕西文武圣地广告文化传播公司和岳钰教授,表达诚挚的谢意。

 

钉盘子锔碗

国画作者  西北大学  岳钰教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