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大米的价格乱象
(2012-01-04 08:55:48)
标签:
杂谈 |
本文发表于2012年1月13日《陕西日报》
五常大米的价格乱象
商子雍
将本求利,甚或还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此乃商人之本性——也可以说成是本分,只要是在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之上行事,倒也无可非议。
然而,最近新华社记者一条关于“黑龙江五常大米产业链‘失衡’,稻农与企业获利悬殊”的消息,却让人先是目瞪口呆,继而扼腕无语,最后,则不能不长叹一声:可怜的稻农,缺德的粮商,失职的政府……
毋容置疑,出产于高寒地区的东北五常大米,由于生长周期长,再加上稻农的精耕细作,质量应属一流,遵照市场规律,优质优价,是十分自然的事儿。但优质优价绝不意味着定价可以随心所欲,像五常市,加工企业2元一斤在稻农那儿收购稻谷,付出每斤0.2元左右的加工成本以后,便以每斤10元的价格出售大米,而其中的所谓“精品”,经过让人眼花缭乱的包装,价格则飙升到几十元、上百元一斤,其中一种号称“抗氧化有机米”的玩艺儿更是标出了天价:每斤199元。
或许有人会说,每斤199元的大米是专门侍候超级有钱人的,属于奢侈品。不错,针对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特别是在中国这么一个贫富严重不均的国度,为了吸引那些巨富把他们合法(或非法)占有的钱财投入消费市场,以拉动内需,发展经济,奢侈品在市场上的存在,确实是必须的。但奢侈品只能是豪车、游艇、珠宝、名表那样的非生活必需品,最多也就是下延到化妆品、箱包之类。把大米这样维系人生命延续的必需品整成奢侈品面市,这种怪象所展示的,绝不是社会良知,绝不是以人为本的崇高精神!
退一步说,就算五常大米的价高有理,那在利益分配上,也是大成问题。一斤卖到数十元、上百元的大米,稻农得到的仅仅是区区2元,再刨去种田的成本,获利能有几何?而通过不道德手段谋取的巨额利润,是被加工企业、有关人员、政府税收瓜分了。照这样下去,贫富差距势必越来越大,国富民穷的状况也根本无望改变,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
更让人气愤的是五常市官方对这种乱象的态度。新华社记者在消息中说,曾“几次联系五常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电话里均表示很忙,没时间谈这件事”。如此关系到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理念的大事,执掌公共权力的地方官员竟然声称无暇顾及,仅凭这一点,五常市的最高权力机构人大常委会,也应该立即启动法律程序,对他们进行质询、乃至弹劾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