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亚一周  之三

(2011-08-24 22:42:21)
标签:

散文

三亚一周 <wbr> <wbr>之三
三亚的蜗牛让小孙女惊异。不过,合影以后,蜗牛就被放生了。

三亚一周  之三

商子雍

 

 

       8月18日

08年3月,和夫人在三亚小住期间,曾去西岛游泳。那里的海水太干净了,让人流连忘返。今天早上,本来是要再去西岛的,但忽然下起瓢泼大雨,打电话向西岛咨询,上岛的船果然停开了。无奈,只好先去一家免税店“参观”。那里的货品,手表和化妆品最多,再就是箱包和少许服装。这些东西不想买,也大都买不起。有趣的是,免税店里居然也卖茶叶糖果这样一些不免税的本地食品,而整个免税店里,也是这几个食品柜台最红火。但我们昨天已经在夏日百货买了一些海南特产,无须再买。这种“参观”免税店的行状,倒可以用我年轻时读过的一部长篇小说的名字来描绘:《虾球传》,谐音“瞎球转”。

又去大东海。

20年前,第一次来海南,那是和陕西以及海南旅游界的几位朋友一起参与的一次环岛游。倒是把海南跑了个遍,连现在几乎没有多少人去的儋州东坡书院,我们也曾去拜谒。那时的海南,还没有开通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设的有),记得翻越五指山时,包括乘客中最高龄的我们夫妇二人在内的全体“驴友”,都曾几次不得不推车(而不是坐车)前行……

时间有限,景点多多,那一次游海南,每一个地方,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留下了不少遗憾。

比如大东海。

当时的大东海,海面辽阔,沙滩平整,岸边只有屈指可数的三几家星级宾馆,整个景区视野开阔,蓝天丽日下,不算太多的在海边嬉水休憩的游人,又使这里充满了一种让人惬意的悠闲。这儿分明是养生和养心的上佳之地啊!和大东海稍聚即散的我,心里立即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一定要再来海南,哪儿也不去,就在大东海边上好好住几天……

第二年,如愿再来三亚。当时尚无西安直飞三亚的航班,从海口乘旅游大巴南下,抵达三亚后,在司机师傅的指点下,于鹿回头附近的一个路口下车,提着箱子往海边走,终于找到了朋友帮忙订好的东方花园酒店。

这是一家可以在客房里换好泳装后,披上浴巾去下海的理想住处,加上房价也能被我们接受,所以自此以后,几次来三亚,都是在这里下榻。唯一的例外是08年3月,我们住到了三亚湾的一个价格特别低廉的家庭旅馆,但也曾专程来大东海探望旧地,发现东方花园酒店改了名字,面目也已经全非。好一阵惆怅……

已经不存在的东方花园酒店,当时位于大东海沙滩岸边的中部,向左走到尽头是南中国大酒店,向右走到尽头是金陵度假村。这一条长长的沙滩路,我们曾听着海浪,吹着海风,少说也走过五六十次吧!今天,不妨再走一次,在绵绵细雨之中……

大东海沙滩至今还是公共浴场,没有圈起来供权贵专享,这真是吾等草民之福矣!

比起20年前,甚至比起10年前,大东海岸边的高楼增添了很多,已经成为市声喧哗之地。当年,在比如今荒凉许多的大东海,我有过一次奇遇,事后曾写有《大东海买玫瑰》一文——

    1998年元宵节过后去海南岛看海,由于正值旅游淡季,酒店的房价颇低,加之又有朋友从中斡旋优惠,所以就斗胆破费了一次,在三亚市的大东海边上找了一处地方住了一个星期。每天下午四点,当海南灼人的阳光变得柔和了一些以后,我们便去海里游泳,看着空荡荡的海滩上常常只有我们夫妻俩,我不免故作豪迈地慨叹:“这分明就是咱们的私海滩嘛!”当然,一听便知,这是那种从来没有、也无望拥有私海滩的穷光蛋才会生发出来的“豪情”。

    就在我们第一次来到海滩还没坐稳的时候,一个小女孩便很有几分神出鬼没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说神出鬼没,是因为我们居然没注意到她是从哪儿、又是怎走过来的)。看她也就是十岁多一点儿的年纪,手里抓着几枝玫瑰花。“先生,给小姐买枝玫瑰吧!”闻听此言,我笑了:“叫我先生还马马虎虎,叫她小姐可就太离谱了。你仔细看看,叫大姐都勉强,干脆叫老姐吧!”小女孩并不就该叫小姐、大姐抑或老姐和我争论,依然顽强地推销:“先生,买枝花送给她吧!”于是,我只好耐心开导她:“我们都老夫老妻了,还买什麽玫瑰?你还是去找那些年轻人卖吧!”谁知小女孩不依不饶:“老夫老妻更应该买,要不太太该说了,来到海南你不给我买玫瑰,是不是看这里年轻、漂亮的小姐多,你嫌弃我了呀!”话说到这个份上,玫瑰无疑是非买一枝不可了,只是这个小人儿上述一番过于早熟的话语,却不能不让人百感交集。

 小女孩说她上小学五年级,卖花挣钱是为了筹集学费。

 这以后,每天下午小女孩都到海滩上来,我们也每天都买她一枝玫瑰。

 离开三亚的前一天,小女孩来海滩时带来了两个啤酒瓶盖大小的心形贝壳,分别用红线穿起,说是送给我们的。我们讲:“怎麽好白拿你的东西呢?”坚持付了钱。

 一年以后的同一个季节,我们又来到三亚,住进了一年前住过的那家酒店,但在酒店门前的海滩上,却不见了那位卖玫瑰花的小女孩。夫人对我说:“大概他们家的日子好了一些,用不着卖花挣学费了。”我回答:“但愿如此。”

 又是许多年过去了,当年卖玫瑰的小女孩,如今人在何处?她过得还好吗?

 

 附言:《三亚一周》本来还可以再有一两篇的,但不写了,原因是一回到西安,各种要干的活儿便找上门来(今天下午去参加5集电视专题片《天人长安》的审片会,明天到下周一,连续5天,每天都要出外干活儿),让人应接不暇;更何况那本《咥在西安》的书稿也亟需完成。名曰“一周”,其实只写了4天,不过四舍五入,说成“一周”,也马马虎虎。 

 以后再写三亚吧,反正还要去那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枣肉沫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