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园会里的绿色邮筒

(2011-08-08 14:16:51)
标签:

散文

世园会里的绿色邮筒

世园会里的绿色邮筒
与世园会邮政分局局长康思淼            朱文杰摄影

世园会里的绿色邮筒

商子雍

 

 

4月28日那天上午,世园会开幕式隆重举行,西安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手对这一盛典现场直播,我应邀担任嘉宾主持。这显然是一件不好干的活儿。为了不出明显纰漏,尽量达到圆满,除过进行细致的案头准备以外,我还几次前往世园会现场踏勘。和一个可爱的绿色邮筒的邂逅,就是在一次踏勘的过程中,具体地点是浣溪沙舞台附近。

在我的青年和中年时代,绿色邮筒在西安的街头巷尾不是什么稀罕物事。由于我在不到20岁时,便开始给报纸杂志写文章,所以几十年来,和绿色邮筒亲近的机会就特别多。1987年10月17日,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过一篇题为《邮筒和信插》的文章,就谈到了自己的这种经历和感受——

作为作家,多少个静夜里,我把自己的心血凝聚在紧紧握着的笔上,让我心中的爱心中的恨,让我的欢乐我的忧虑,尽情地流满一张又一张稿纸。尔后,当我把这些满载着我的感情的稿纸装入信封,贴上邮票,准备投入绿色的邮筒时,我的心里,总会躁动着一种喜悦中夹杂着焦虑欣慰中夹杂有不安的复杂的感情,就像父母把应试的儿女送进考场时的心境……

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绿色邮筒从西安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的信箱(有些好像连绿色也不是)。当然,着眼于物质层面的功能,邮筒和信箱好像没有什么区别,但对市民的城市记忆而言,邮筒的消失,则是一种遗憾。大概正是由于此吧,在世园会里和绿色邮筒不期而遇,还真的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欣喜。同时,我还因和邮筒的相遇而得知,绿色的邮路,已经铺设到了美轮美奂繁花似锦的世园会里。

世园会正式开幕以后,一天,我陪几位外地朋友前往游览,因为当天另有一个重要活动无法脱身,所以只能把他们送到世园会的一个入口外,作为主人,这显然是一件有些失礼的事儿;该怎样加以弥补呢?忽然发现售票大厅里有一个面积不大的邮政服务部,趋前一看,五光十色的邮品竟然琳琅满目,于是赶紧买了十几本明信片给大家分发……

当天晚上,翻阅我给自己留下的两本明信片,一本是“世界名花”,另一本是“中国园”,禁不住要慨叹道:竟然还有那么多的名花和美景没有亲近,看来世园会仍须再去啊!同时我也深深感到,世园会当局和邮政部门对游客的服务的确是非常周到。我是一个集邮爱好者,但凡到那些风景名胜游览,还有参加那种诸如西安世园会这样的活动,我总会寻着找着买一些相关邮品留作纪念,常常还会在当地给自己喜欢集邮的朋友寄实寄封。所以,邮政服务的周到与否,对我以及所有程度不同喜好集邮的朋友们幸福指数的高低,关系极大。那天晚上,面对着两本漂亮的明信片,两位年轻的邮政服务人员的身影,也挥之不去,面对人头攒动的邮品购买者,她们始终面呈微笑,她们一直忙而不乱,在这种情况下一天工作8小时(后来我才知道,她们每天的实际工作时间要远远超过8小时),辛苦啊!

无意中和朱文杰(他是我在集邮上的老师)谈及此事。朱老师说:“人家专门成立了一个世园会邮政分局来为游客服务呢!工作人员是一水儿的靓妹帅哥。想不想专门去访问一下他们?”于是,就有了前几天对世园会邮政分局的造访。

世园会邮政分局的22名工作人员,一部分是通过考试,由全市各个邮政分局挑选出来的精兵良将,另一部分是正在西安市邮政系统实习的陕西通信技术学院优秀毕业生(他们也同样经过了严格的选拔)。世园会开幕前,他们在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礼仪、专业英语等方面,都经历了相当充分的培训,在专业技能上,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至于他们的精神境界和现实表现怎样,读一读我从这些可爱的年轻人的工作札记中摘录的文字,读者诸君即可一目了然矣!

    纺织城分局刘华:开园后,刚好赶上五一小长假,客流量激增,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我们分组轮换进行维持秩序和销售邮品,大家忙的顾不上吃饭喝水。来自高新分局胡瑜强忍着甲沟炎,在高达46度的邮政服务车里一干就是十个小时,班后脚已经肿的连鞋子都穿不了了,她一直忍受着疼痛,为大家做了很好的榜样,前期由于经验不足班后盘点通常要到晚上十一二点,大家都没有怨言

雁塔路分局韩阿曼刚刚开园那几天每天从早上5点半起床6出发,7点进园上班,一直到晚上10点,每天上班时间15个小时,真的不太适应,而且真的很累,上班第二天、第三天我脚肿的都不知道怎么塞进鞋子里的,呵呵,不过自已想能代表我们雁塔路分局来到世园分局上班,是无尚的光荣,我一定要努力工作为局争光,更一定要记得我是一名邮政人,在这里要展现新邮政新形象,为树立百年邮政优秀形象做出我自已的最大努力。

陕西通信技术学院实习生李倩刚开园,游客特别多,再加上我们人手不够,根本就没有休息时间。不过,当我们开始接待第一个走进来的顾客时,一切疲惫瞬间烟消云散,有的是饱满的热情和灿烂的笑容,紧接着开始亲切的问侯,耐心的讲解,礼貌的送走每一个顾客,直到晚上10点关门。30多度的高温,尽管在室内,屋里挤满了人,没有空调,大家满头大汗,没有人喊热;忙碌的一天,因为说话多,没有时间喝水,大家的嘴唇都干裂流血了,没有人喊痛;因为接待的顾客多,没有时间休息,一天站下来,脚肿的晚上鞋都脱不下来,没有人喊累;一天到晚盖戳留印的人特别多,尽管大家轮流来,但是一个个手上还是磨出了血泡,没有人喊苦。大家忙并快乐着,因为我们是邮政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邮政人,我们是为世园服务的邮政人,我们光荣而骄傲着。

后期步入正轨,工作量相对少了一点儿,但我们依然没有放松自已,时刻牢记我们的服务宗旨,给客户多一句问侯,天热了给客户倒一杯水,下雨了给客户多送几个塑料袋,尽量的给别人多一些暖……

这一天,在世园会,我逐个拜访那里的几个邮政服务点,面对工作人员手脚不停的忙碌,面对他们的灿烂笑容,我一次又一次由衷地问候:“辛苦!”我想,西安世园会最终是要走进历史,离我们而去的。但世园会在西安历史上所创建的辉煌中,也融进了邮政人的心血和汗水。很多年以后,当已经不再年轻的22名邮政人,回忆起他们在西安世园会那100多个忙碌而又快乐的日日夜夜时,想来也一定会不胜眷恋无限欣慰吧!

在这一次的造访过程中,我还专门在位于浣溪沙舞台附近的那个绿色邮筒旁,和世园会邮政分局的康思淼局长合影留念在我的心目中,庄重朴素浑实可靠的邮筒,代表的是邮政人的形象;而绿色,则显示着邮路的畅通无阻。面对此情此景,那种对邮政人的感激和崇敬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