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新区的房子

(2011-05-26 20:24:00)
标签:

文化

本文发表于2011年6月10日《西安晚报》

高新区的房子

商子雍

 

 

高新区的全称,是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在西安,提起高新区,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但对高新区的了解,却因人而异,有着角度层面和深度的不同。

以在下为例,一个退休近10年的老头儿,一介对高新技术所知甚少、也不打算在这个方面深入探究的文化人,猜猜看,我关注高新区的什么?

我关注高新区的房子。

之所以如此,一是那里的房子是以出奇的高速度一座又一座地拔地而起,让人不断地耳目一新,不断地大吃一惊。有一段时间,我常去新纪元俱乐部游泳,当时,那里是高新区的南部边缘。后来,游泳换地方了;三几年后再去新纪元,好家伙,所处之地固然不敢说是高新区的中心,但也远不是边缘了。呈现在眼前的那一大片“高楼万丈平地起”的房子,你实在是无法视而不见。

我之所以关注高新区的房子,还由于就在那里的房子风生水起地不断出现、

快速长高的那一段时间,我应邀以《建筑大师张锦秋》为题,撰写了一篇报告文学。通过对张锦秋、韩骥伉俪的采访,通过对大量有关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书籍的阅读,再加上随后的思考和写作,我感到自己在这个方面还多少有点儿想法,并且很愿意通过某种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奉献给社会。恰好这个时候,紫薇地产邀请我在一个论坛上发言,我当然欣然前往。以此为嚆矢,我或者说、或者写,对地产开发的评点论说便多了起来。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给天地源股份主持一个论坛,由于有外籍专家开讲,听众又多是著名楼盘兰亭坊的业主,加之事后媒体的报道非常充分,自我感觉中,这次论坛的影响还是蛮大蛮好的。

那么,在论坛上,在文章里,我反复强调的,主要是什么呢?

我说过:在西安这么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发地产,“成王败寇”的结果,有时往往是缘于一念之差。西安的地产开发须谨慎从事,而绝对不可以突破的底线,就是对传统、对历史,必须长存一种敬畏之心为了获取尽可能大的土地效益,不惜以破坏地面上的文物建筑和古树名木为代价来搞旧城开发项目,这就像把商周青铜器当成废铜去回炉炼铜锭、把传世字画送进造纸厂去打纸浆一样,既可恶之至,又愚不可及。这样的开发商,房子盖的再多再好,也只能成为千古罪人。

       我还说过:对家而言,形而下的房子固然不可或缺,但房子却绝对不是家的全部,只有形而下的房子和形而上的文化水乳交融地拥抱,才有可能构成一个完美的家。在经历了太令人心酸的长期贫困以后,中国人终于有能力构建一个有文化的家、有可能享受一种有情调的日子,从而把自己的人生水准从“活着”提升到“生活”,这当然让人欣慰;但更让人欣慰的还有,不少开发商出自营销考虑,更是出自文化自觉,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老百姓的这种消费新走向,并以自己专业的思考和设计,在建造物质层面的漂亮房屋的同时,也创造精神层面的人居文化。这是一种迎合,也是一种引导;是既满足消费者愿望,也为开发商创造效益,又推动社会向更高层次提升的智者之举。

        还有一次,给高新地产的枫林华府开盘典礼写赋并亲临现场登台诵读:“此处神妙矣——圣人曰:仁者乐山。居枫林华府,可眺望终南灵秀;圣人曰:知者乐水。居枫林华府,能聆听四水潺潺。此处优雅矣——有庭院深深之静谧,曲径通幽,树影斑斓;有林木葱茏之野趣。小鸟鸣翠,花语呢喃。居枫林华府,品茗凭栏闻香,茶香袅袅涤愁肠;居枫林华府,把酒推窗望月,月光如水洗心田;居枫林华府,人人吉祥;居枫林华府,户户平安;居枫林华府,夫复何求?居枫林华府,安逸潇洒不慕仙。”这是我对枫林华府的祝福,更是我对所有楼盘的期盼。

       长久以来,我一直有这么一种看法:好的城市建筑应该是一本厚重的画册,可以一页一页地翻起来阅读,而不是一幅单薄的画面,只能一览无余。这就是说,努力保留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建筑,对增加城市的文化积淀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至关紧要。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整整20年了,20个冬去春来过后,20次花开花落的日子里,在将近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的那么多的房子中,有没有足以成为经典并长久传世的杰出建筑呢?当然有。我们不妨耐心等待时间的检验。

而且,我自认曾对这些经典的出现尽过应尽之力(尽管是微不足道的、非常间接的)。所以,每当面对高新区那些美轮美奂的房子,作为西安市民的喜悦和自豪,便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