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归来和离去

(2008-08-24 09:05:33)
标签:

杂谈

本文发表于2008年8月24日《西安日报·“子雍侃奥运”专栏》、2008年8月25日《西部网·“商子雍奥运杂谈系列”》

归来和离去

商子雍

 

    感人至深的故事,有许多是发生在奥运会的竞技场上,但在奥运会的竞技场以外,同样也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发生。

    比如我在这则短文里所要说的“归来和离去”……

    归来是说德国体操选手丘索维金娜的故事。

    1991年,16岁的她在世界锦标赛上获得自由操冠军和跳马亚军时,还是苏联代表队的成员。1992年,这位乌兹别克姑娘在身披独联体战袍,获得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金牌以后,就退出了体坛。但过了将近10年以后,2001年,丘索维金娜却忽然归来,频繁地参加各种体操比赛——原来,她是通过比赛给患有白血病的儿子筹集医疗费。在这期间,德国人给了她很大帮助。为了表达谢意,更是为了治好儿子的病,丘索维金娜改变了国籍,开始代表德国参加比赛。

    本来,为钱参加体育比赛、为挣更多的钱而改变国籍,都是特别遭人诟病的行为。但面对着丘索维金娜,人们却赞扬说:母爱和体育精神,是这个外表美丽柔弱内心却坚强无比的女性,在世界上所向披靡的通行证。2008年6月,在丘索维金娜33岁生日之际,著名体育网站LG专门介绍了她的经历,无数“粉丝”回帖称:丘索维金娜是他们心目中“体育精神的典范”。

    离去是说意大利女排主力阿奎罗的选择。

    意大利女排是欧洲排坛上的一支劲旅,也是北京奥运会奖牌的有力争夺者,作为队里的主力球员,阿奎罗自然重任在肩。但不幸的是,就在这么一个节骨眼上,从意大利传来了母亲病重的消息。是留在北京打比赛,还是立马回家陪伴病重的母亲?阿奎罗毅然选择了后者。她的临阵退出,使得意大利女排的奥运征战变得无比艰难,却未见有教练、队友有任何非议。新华社主办的《瞭望东方周刊》里的一篇文章,对阿奎罗的毅然离去有如下评价:“在重要的比赛和重要的亲人之间,阿奎罗的选择为人文奥运添加了重要的注脚。”

    前几天,我在一篇文章中曾提出这样一个命题:“体育的终点,绝不应该是民族主义,而必须是整个人类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另外,我还一直认为,在竞技体育的赛场上(哪怕是像奥运会这样的顶级大赛),比金牌更为宝贵、更应该去关注的是人(包括人的健康、人的感情等等)。具体来说,站在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丘索维金娜和阿奎罗的选择,甚至还有刘翔的退赛,似乎都有可指责之处。但如果是从人道、亲情、健康出发,真正把爱护人、尊重人、关心人视为至高无上,那他们的做法,还真是应该受到赞扬。鼓励着他们三位做出正确选择的动力,应该是深藏于他们自己心中的人文精神和人道勇气,而大众对他们选择的认可,则反映出我们的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那一面。

    作为世界级的竞技体育大赛场,奥运会当然要收获金牌、收获好的运动成绩;但奥运会还有更为重要的东西要收获,这就是通过丘索维金娜、阿奎罗、还有刘翔的选择,所反映出来的他们自己、以及整个社会的人文精神和人道情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