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慈恩塔下题名处……

(2008-07-08 17:40:33)
标签:

文化

本文发表于2008年7月14日《西部网“人在西安”系列》、2008年第9期《西部大开发》杂志

慈恩塔下题名处……

——“人在西安”之三

商子雍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那么寺院呢?

    公元645年(也就是贞观十九年),玄奘法师结束了他历时17年,跋涉5万余里,周游100多国的艰苦卓绝的求法行程,回到长安。这以后,玄奘便遵唐太宗李世民之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翻译佛经的事业中去,其中有10年,即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至显庆三年(公元658 年)六月,译经工作是在大慈恩寺进行的。

    于是,一座寺院便因为同一个伟大的灵魂 、一种伟大的精神朝夕相处了3600多个日日夜夜,而得以升华、成为不朽。

    并且,为了供奉和贮藏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佛像、舍利,永徽三年,即公元652年,经唐高宗批准,由玄奘设计并指导施工,还亲自参与背砖运石,一座60米高的5层砖塔拔地而起,此即为现存大雁塔之前身。

    来到大慈恩寺,来到大雁塔,要说有意思的事,又怎么能躲得开玄奘其人呢?

    然而,CCTV的两位记者却表示,要避开佛教、避开玄奘,找一件不那么广为人知的有意思的事儿来说,当然,还得与大雁塔有关。

    也行——因为,在玄奘生活的唐代,大慈恩寺不但居住着僧人,而且也时不时地出现士人,把读书人和大雁塔联系在一起的,是科举考试这个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官选拔制度。

    听说过“雁塔题名”这4个字吗?在唐代,这是一份无上的荣耀,这是一份属于在省试中高中进士的那些举子们的荣耀。

    事情的程序大致是这样的:各地的举人进京赶考,在礼部组织的省试(又称礼部试)中金榜题名即为进士。不过,士人在省试中得到的,只是一个任职资格,而在通过了紧接着举行的由吏部主持的关试以后,才有可能被任命实职。

    庆祝和狂欢是在关试以后开始的。

    先是在曲江池一处叫作杏园的地方大摆宴席,古籍中的“杏园关宴”便是指此。想来应该是到了酒过三巡、人至微醺之时吧,新科进士们便可以起身前往咫尺之遥的大雁塔,完成题名的壮举——这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7月2日下午,在慈恩塔下,面对着CCTV的摄像机镜头,我忽然想起了两位个性鲜明的雁塔题名者:第一个是“聊发少年狂”的孟郊,另一位呢,是貌似平静从容,实则得意非常的白居易。

    孟郊得中进士时已经是40大几奔50的人了,这以前,他在科举考试中所经历的蹉跎,可想而知。总算老天开眼,中了!孟郊固然不曾像范进一般发疯,可也是欣喜若狂——也就是离疯不远,一笑。有诗为证:“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而白居易呢,高中进士时还不到30岁。少年得志,难免洋洋得意,可偏偏还要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但毕竟真情难抑——“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颇有几分造作的平静从容之下,掩盖的其实还是狂喜。

    不管是欣喜若狂抑或故作平静,孟郊和白居易都让人感到可爱,因为,他们都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更因为,使得孟郊、白居易欣喜不已的那份雁塔题名的无上荣耀,是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仰仗父辈的荫庇才得到!

    忽然想起一位贪官子弟的狂言:“不当革命接班人,就去赚大钱。”忽然想起最近以来连续发生的诸多考试弊案,又想到在其中获益的,皆为大大小小权势者的子弟,我不禁扼腕长叹!

    据吴晗和费孝通先生研究,封建时代科举考试所取之士,还是以来自中下层的士人居多,贵胄子弟从来无法垄断和控制科举——难道今天,我们连这一点也做不到了吗?

    7月15日又及昨天晚上,偶然读到已故曹尔琴教授的文章,其中有言:唐时“进士及第先在慈恩塔下题名,再到曲江或杏园宴饮已成定制。”看来,我在文章中有关题名和宴饮顺序的叙述有误,特此更正,并警示自己今后写文章须更加谨慎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