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生命奇迹更伟大的奇迹

(2008-05-26 08:48:24)
标签:

杂谈

本文发表于2008年5月27日《西部网评论频道》、2008年7月号《中年》杂志、2009年第3期《延河》

比生命奇迹更伟大的奇迹

商子雍

 

    我承认,在地震废墟中被困时间超过100、甚或200小时的遇难者,最终能被成功救出,这的确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媒体称此为生命奇迹,因为据专家说,除过极少数(也许应该说是个别)例外,大灾后72小时,是人的生命极限。

    但是,说句心里话,这种生命的奇迹丝毫不能让我高兴——更不要说振奋了。因为,每当知道有创造了生命奇迹的遇救者出现,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没能创造生命奇迹的死难者,后者的数目是如此巨大,让人根本无法由于极少数人的获救而摆脱深重的痛苦。更何况,就是那些侥幸从鬼门关逃回来的人,他们在被倒塌的房屋紧紧挤压着的100、甚至200个小时里,那种孤独和无助,那种求生不得、求死不成的痛苦,怕是怎么想象都不为过。有心理学家最近指出,对汶川等地受灾群众的心理干预,可能需要持续20年之久。这就是说,那些在近乎绝望的黑暗中煎熬了100、乃至200个小时的幸存者,还要在巨大的心理阴影中度过许多年,创造生命奇迹背后的代价,真可以称之为惨重!

    地震之突发,真正是大自然独自做主,人类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发言权。曾几何时,我们还那么自豪地相信人定胜天,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自然,但汶川地震分明是大自然以压倒的威力又一次提醒我们,人绝对不是万物的主宰,人只有努力使自己变得智慧,才有可能活得较好一些,才有可能当灾难袭来之时,创造出比那种以巨大牺牲换来的生命奇迹更伟大的奇迹。在这一次的汶川大地震中,有这样的奇迹出现吗?

    2008年5月24日晚,我应邀去西安电视台新闻直播室,参加一档访谈节目。由于事先编导告诉我访谈时间比较长,所以直到动身去电视台的前10分钟,我还在网上搜集材料。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后来被我视为大英雄的四川汉子和我不期而遇。他叫叶志平,是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的校长。

    桑枣中学所在的安县紧邻着这次地震中遭受破坏最为惨烈的北川,地震以后,学校墙外地镇子上房倒屋塌,求救声一片,而桑枣中学的8座教学楼尽管部分受损,全部成为危楼,但全校2000多名学生、上百名教师,却在地震发生后,从8座教学楼的各个教室中,紧张有序地冲了出来,在操场上以班级为单位站好了队伍,用时1分36秒。

    人无法制止地震,人也无法精确地预知地震,但人却可以成功地避开地震带来的祸害。叶志平和他的同事们、学生们做到了这一点。他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其实也很简单:第一,叶志平当校长以后,立即着手对一座没人敢验收、老师学生谁也不愿意搬进去的实验教学楼进行了一丝不苟的加固,对自己经手新建的教学楼,他更是对质量精益求精。第二,从2005年开始,叶志平坚持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范围的紧急疏散演习,几年过去,每一个学生都明白事到临头,自己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从教室的哪一个门、沿着教学楼的哪一个楼梯冲向操场……

    在西安电视台的新闻直播室,我给观众们讲述了叶志平的英雄事迹,忽然间,我想起了数以万计的被挤压在废墟里的受难同胞,一阵剧烈的心痛,令我几乎不能自恃。足以宽慰我的是,在这次惊天大震中,桑枣中学没有谁能够创造出那种埋在废墟里100、乃至200小时以后成功获救的生命奇迹,而2000多个花季少年毫发无损,则是比生命奇迹更伟大的奇迹!

    叶志平,一个平凡的农村中学的校长。

    叶志平,一个创造了绝不平凡的业绩的大英雄。

    地震是一面镜子,叶志平在这面镜子里熠熠生辉。

    叶志平也是一面镜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面对着他照一照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