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2008年5月9日《西部网评论频道》
批评的善意和恶意
商子雍
从互联网上读到魏纪中先生(此人好像是体育界一位不算太小的官员)的一篇文章,题曰《批评北京,必须是善意的》。其中写道:欢呼、鼓舞、期待、雀跃,毫无疑问是火炬传递的主题。然而,挑战、质疑、歪曲、不公也接踵而来。当我们齐唱“We
are
ready!(我们准备好了)”的时候,同样也有来自各方面“Are
you
ready?(真的准备好了?)”的声音。从个人角度而言,我并不反感批评北京奥运会的声音,但这必须是善意的、建设性的。
应该承认,我所引用的上述文字在形式上颇为考究,看得出来是经过了作者的认真雕琢。但遗憾的是,就是这些看起来似乎很美的文字,却在准确性上存在明显纰漏,这不能不让人摇头叹息。
具体来讲,魏先生把“欢呼、鼓舞、期待、雀跃”作为奥运火炬传递的主题加以肯定和歌颂,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作为否定和斥责的对象,魏先生列出的“挑战、质疑、歪曲、不公”,就显然有值得商榷之处。当然,歪曲和不公,肯定属丑陋行径,不但当官的魏先生,就是为民的商某人,也会面对着这样的行径义愤填膺,进而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挑战和质疑,其正当性则分明无可非议,我想,即就是伟大如中国,光荣如北京,怕是也不应该对别个的挑战或质疑持否定态度吧!魏先生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挑战、质疑”和“歪曲、不公”捆在一起鞭挞,这无疑是一种认识上的偏颇,而产生这种偏颇认识的根源,则是气度和胸怀上的缺陷。
魏先生在他的文章中还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命题,这就是批评有善意和恶意之分。然而查《现代汉语词典》,其中对批评一词的诠释:1、指出优点和缺点;评论好坏。2、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好像并不支持魏先生关于批评可分为善、恶两种的命题。我认为,无论是“评论好坏”的批评,抑或“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的批评,判断其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应该是,提出批评时所根据的事实是不是真实、准确。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那不叫批评,叫诬蔑,如果把这么一种行径也称作批评——尽管是称作“恶意的批评”,我觉得好像不是那么准确。
或有人说,即就是事实并无毫厘之误的批评,在批评者的主观意识中,也会有善、恶之分——有人是诚心为你好,有人则是存心出你的洋相、看你的哈哈笑。但就算如此,愚以为作为受到批评的一方,也万万不可铆着劲儿地去揣测或判断对方意图的善、恶。因为,一是这种揣测或判断难度太大,出错儿的概率也太大,二是倘若认可了这种揣测或判断的合理,那岂不是给了那种缺乏闻过则喜精神的人(这种人为数不会太少)一个拒绝批评的冠冕堂皇的借口吗?基于这种认识,我想在这里对魏纪中先生陈述自己的一点儿千虑一得之见:面对着“批评北京奥运会的声音”,您老人家大可不必挖空心思地去揣测、判断其是否属于“善意的、建设性的”,要做的事儿是搞清楚这批评是否以事实为根据、是否真有道理或多少有那么一些道理,然后决定是有则改之,还是无则加勉。当然,如果面对的不是批评而是诬蔑,那么或者义正词严的驳斥,或者如鲁迅所言,转过脸去,不加理睬,以轻蔑予以回敬,则都是可以的。
前几天在北京,在和电视片《大国崛起》的一位主创人员接触中,曾谈及大国崛起所必须具备的硬件和软件,这软件中,就有着国民的心态和胸怀。魏纪中先生的文章:当我们齐唱“We
are
ready!(我们准备好了)”的时候,同样也有来自各方面“Are
you
ready?(真的准备好了?)”其行文和句式生动而时尚,让人不禁莞尔。但如果魏先生对各方面“Are
you
ready?(真的准备好了?)”的发问是持否定态度的话,那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绝非大国国民所应有的偏狭心态,实在是不足为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