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经典精神分析
经典精神分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17,743
  • 关注人气:6,1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督导师手记:动力学难在哪里?

(2022-03-11 16:46:13)
分类: 职业督导

督导师手记:动力学难在哪里?

杨柳谈心 2022-03-11 16:28

这些年,我见过很多新手咨询师,教过很多新手咨询师,也督导过若干名新手咨询师。好多人的学习进度不太如意,经济上连续若干年都无法解除压力。另一些人又一路高歌猛进,经验和收入都稳中有升。差距大到让人怀疑天分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作为一枚教师和督导师,我拒绝把前进路上的困难简化为天分差异。如果一件事卡住了那么多人,那一定有他们没能理解的底层逻辑。

这个问题现在有了个解答。

答案也很俗气,就是大家一直说的移情反移情。

看书可以了解理论的概貌,上课可以了解技术的操作方法,但是移情反移情,就只有靠“做咨询”+“见督导”这条路才能学明白。

虽然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们凭着高超的语言能力,把他们咨询室里的病人内心产生的某些情绪,命名为“移情”,详细解释了童年影响家庭模式,介绍了他们的干预方式,骄傲地告诉读者他们成功了!你熟读并讲述也能吸引一大片星星眼。但他们对自己病人的描述并不适合你的来访者,他们的文章也不能直接指导你的实践。

他们现身说法在文献资料里呈现的“反移情”,也和你产生的种种情绪几乎是毫无关联。哪怕他们对反移情的描述多么接近你的感受,也总会有没覆盖到的重要情绪。

当你和来访者在咨询中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状况的时候,你会发现新的情况无书可查,只能求助具体的人:督导。

虽然基础心理学在实验室里一直竭力控制变量,无限靠近神经科学。但心理学本身就是一门,每个样本都有无穷变化而难以控制变量的科学。无论你看过了多少书,懂得多了多少道理,到了最后,你所能过的也只是自己的人生。

当和来访者在咨询室里谈人生的时候,你能依赖的仍然只是自己的感受和判断。你的全部学识和训练都只是为了你能够相信自己的感受和判断。即“咨询师本人才是最好的工具”。

弗洛伊德的描述的移情反移情只发生在他和病人之间,南希威廉姆斯的也只发生在她和病人之间。当移情反移情出现的时候,你正站在历史和未来之间的转折点,身边是群山间呼啸的长风,头顶是不断变化的白昼与黑夜,你只能独自面对咨询室里的小宇宙的引力场。

你都没办法意识到那就是移情反移情。你可能以为是自己不够共情,承接不了来访者的深情;或自己缺少训练,在真正决定性的时刻退缩了;或者自己的议题阻碍了咨询进程,不小心把咨询室里的星系拖入黑洞的漩涡了。

这些错误归因只会挫败你。

它们会创造出无数犹疑的小气泡,在每一次团体督导中冒出来,在你咨询间歇接水的时候冒出来,在你独自面对文献的时候冒出来,像蠹虫蚕食书本一样蚕食你的意志。

移情反移情永远存在。

无法靠加强训练,或靠分析个人议题来减少或者消除。

你要做的是进行督导指导下的动力学理解,消化自己的反移情,根据反移情线索来理解对方的潜在动力。这是一种全新的思维体系,需要你和督导坦诚相待,通力合作。需要你毫不担心地把咨询中出现的各种感受一一呈现,以便督导有足够的材料来理解你和来访者的动力场。然后你逐渐发展出“我不过就是引力场里的一枚带电粒子”这样的觉悟。这也是“动力学”的名称由来。然后你会剥离咨询中“take it personal”的思维惯性,开启全局性的动力思考。

 

动力性的思考也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你和每一位来访者之间出现的移情反移情都不一样。哪怕从业几十年的同行,也会遭遇新的未被意识到的反移情。如果已经年高到没有更高年资的督导可寻,他们也会组建朋辈小组来获得场外帮助。

移情反移情就是动力学最核心,也最花时间、最讲究机缘的部分。连它都没涉及的心理咨询,就好比连水都没下的航海学习,或连马都没骑的马术学习,顶多是一种劳民伤财的长期行为艺术。

同学们,快去找督导吧~

督导师手记:动力学难在哪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